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四城联考中考科学(化学部分)模拟试卷(B卷)

年级:中考 学科:科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栅栏生锈 B . 霓虹灯闪烁 C . 樟脑球升华 D . 活性炭除臭
2、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酱油 B . 冰水混合物 C . 氯酸钾 D . 液氧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B . 取用药品   C . 闻气味的味道   D . 稀释浓硫酸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B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B . 空气中的氮气没有任何用途 C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D .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
6、2010年我国西南的旱灾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 B . 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除去 C . 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与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7、

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B .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1
8、下列不属于使用新燃料或开发新能源的事实是(   )

A . 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B . 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C . 鼓励使用太阳能电池 D . 禁止超市为顾客无偿提供塑料袋
9、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10、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4HNO3=Zn(NO32+2H2O+2X↑,则X为(   )
A . H2 B . NH3 C . NO D . NO2
11、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

A . 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B . 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 . 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 . 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12、下列有关木炭、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烧时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 . 燃烧时都产生蓝色火焰 C . 燃烧后都有CO2生成 D . 点燃前都要检验纯度
13、

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4、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氯化钙      
(2)2个氮分子      
(3)铝离子      
(4)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暗紫色固体      
2、请在“A.石墨、B.氮气、C.二氧化硫、D.酒精、E、氩气”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能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      

(2)有绿色能源之称的可再生能源是      

(3)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非金属单质是      

(4)可作气焊保护气以及制作霓虹灯的气体      

(5)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防腐的气体单质是      

3、

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化学反应.

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通过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①燃烧、热水中的白磷②不燃烧的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要使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下列操作能使水中的白磷②燃烧的操作是      

a.把热水加热至沸腾             

b.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空气

c.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氮气 

d.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氧气.

4、

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化学反应.

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5、氧气、水、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1)如图A、B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A实验的实验结论是      

B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CO2变废为宝,循环使用.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      ;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3)
A . 质子数不同 B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 中子数不同
(4)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ⅢA族.

三、综合运用题(共2小题)

1、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B      ;F      

(2)反应③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3)上述4个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反应的序号填空).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2、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2)写出流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两个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若B装置中固体为二氧化锰,②中加入      可制氧气.使用仪器②的优点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序号).
2、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1)【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①如图1,用干燥的锥形瓶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②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2)【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3)【实验验证】

①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      

②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③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端时间后,观察到      ,证明猜想成立,b处发生的反应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4)【拓展应用】由本实验小明联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

3、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200mg.如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药片主要是为人体补充      
(2)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7H44O,则维生素D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      
(3)每片药片含钙       mg.
(4)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600mg的钙,则她每天需服“钙尔奇”      片.
2、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200mg.如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3、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四个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试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0

 100.0

 150.0

 20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72.5

 120.0

 167.5

 2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      完全反应完了.
(2)25.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       g.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标注必要的数值).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卓越教育集团四城联考中考科学(化学部分)模拟试卷(B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