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 东北地区 B . 江南地区 C . 黄河流域 D . 长江流域
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 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3、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明太祖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 改国号为周 B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 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 . 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5、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中外历史上影响很大,其中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首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6、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开皇之治
7、

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 交通运输 B . 纸张印刷 C . 农业生产 D . 陶器制作
8、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

A . 唐代的阎立本 B . 宋代的张择端 C . 东晋的顾恺之 D . 唐代的吴道子
9、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 ④尚武风气盛行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0、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的是(  )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1、下列关于玄奘和鉴真相同之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 . 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C . 求取佛经精义                D . 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2、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 . 儒家思想 B . 建筑艺术 C . 佛学经典 D . 活字印刷
13、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巾起义
1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 朱温建立后梁 D . 安史之乱的发生
1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重文轻武政策 C . 重武轻文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16、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 . 知州 B . 通判 C . 转运使 D . 宰相
17、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 . 宋太宗 B . 宋徽宗 C . 宋钦宗 D . 宋高宗
18、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     )

A . 黄巢起义 B . 玄武门之变 C . 陈桥兵变 D . “杯酒释兵权
19、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唐朝国力强大 B .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很高 D . 唐朝的经济繁荣

二、 材料解析题 (共3小题)

1、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 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3)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

       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你对此作何评价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3)上述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

(4)材料一图中的A、B、C三处地名是:


(5)当时统治者开通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6)这一工程的开通又有什么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