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深泉学院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mol 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Q1+Q2>Q3
B . Q1+Q2>2Q3
C . Q1+Q2<Q3
D . Q1+Q2<2Q3
2、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 .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 .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 . 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3、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
A . 制半导体的材料
B .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 . 制农药的材料
D . 制催化剂的材料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 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 .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 .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5、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 )
N2+3H2⇌2NH3 | |||
起始浓度mol/L | 1.0 | 3.0 | 0 |
2秒末浓度mol/L | 0.6 | 1.8 | a |
A . 0.2mol/(L•s)
B . 0.4mol/(L•s)
C . 0.6mol/(L•s)
D . 0.8mol/(L•s)
6、 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 .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7、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 136
B . 50
C . 86
D . 222
8、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或离子间相互的吸引力叫化学键
B .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D . 共价化合物内部可能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 . PCl5
B . H2O
C . CO2
D . BF3
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 CaCl2
B . H2O2
C . Na2S
D . NaOH
11、下列过程中,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A . 打手机
B . 光合作用
C . 电解水
D . 点燃氢气
12、实验室中,用足量的锌粒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下列措施能达到目的是( )
A . 向稀盐酸中加NaNO3溶液
B . 向稀盐酸中加碳酸钠固体
C . 将锌粒制成薄片
D . 向稀盐酸中加食盐水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O
B . NH4Cl的电子式:
C . H,D,T互为同素异形体
D . 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4、在化合物NaOH中不存在的化学键是( )
A . 共价键
B . 非极性键
C . 极性键
D . 离子键
15、将煤制成气体燃料煤气(CO)的主要目的是( )
A . 方便存放
B . 方便运输
C . 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D . 多赚钱
16、下列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 .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 .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D .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7、反应2A(g)+B(g)⇌2C(g)(吸热反应)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 )
A . 低温、低压
B . 低温、高压
C . 高温、高压
D . 高温、低压
18、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 粒子半径:Al3+<Mg2+<F﹣
B . 热稳定性:HI>HBr>HCl>HF
C . 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D . 碱性:NaOH>Mg(OH)2>Al(OH)3
19、下列四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最快是( )
A . V(H2)═0.1mol/(L•min)
B . V(N2)═0.1mol/(L•min)
C . V(NH3)═0.15mol/(L•min)
D . V(N2)═0.002mol/(L•s)
20、已知一定温度时:2SO2(g)+O2(g)⇌2SO3(g).当生成2mol SO3时,放出热量197kJ,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 , 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Q=197 kJ
B . Q<197×2 kJ
C . Q<197 kJ
D . Q>197 kJ
21、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 , 在某密闭容器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再往此容器中通入18O2 , 较长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8O原子只存在氧气中
B . 18O原子只存在三氧化硫中
C . 18O一定不存在二氧化硫中
D . 氧气中,二氧化硫中,三氧化硫中都可能存在18O
22、下列做法,不能使CaCO3+2HCl=CaCl2+CO2↑+H2O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 . 增大盐酸的浓度
B . 把2mol/L盐酸换成2mol/LH2SO4
C . 适当加热
D . 碾碎碳酸钙
23、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不能作为此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 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生成速率
B . 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消耗速率
C . NH3的浓度和NO的浓度都不发生改变
D . 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改变
24、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W>Z>Y>X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 .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 . 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2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 .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 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微粒之间,属于同位素的是 (填字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红磷和白磷 B.氕和氚 C.氯气和液氯
D.冰和干冰 E.氧气和臭氧 F.13C和14C
(2)有下列几种物质:①氯化铵 ②氦气 ③氯化镁 ④二氧化碳 ⑤氯化钠 ⑥过氧化钠
其中:a.只含离子键的物质是 (填编号,下同),
b.只含共价键的物质是 ,它的电子式为: .
c.既有离子键又共价键的是 .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⑥、⑧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请用>、<表示) .
(2)②、③、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请写出由②、④、⑦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4)⑤、⑥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一种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
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
a.KMnO4b.MnO2c.Na2SO3 .
3、向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6mol H2进行可逆反应:N2+3H2⇌2NH3 , 2min后测得N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
(1)2min内,N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4mol,H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mol,NH3的物质量增加了 mol.
(2)若用N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v(N2)= mol/(L•min).
(3)若用H2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v(H2)= mol/(L•min).
(4)若用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v(NH3)= mol/(L•min).
4、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
(3)将a mol 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
n (X)=n (Y)=n (Z),则原混合气体中a:b= .
(4)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多选). (4)
A . 恒压时充入He
B . 恒容时充入He
C . 恒容时充入X
D . 及时分离出Z
E . 升高温度
F .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5)
A . 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 . 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 .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D . 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