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中子
2、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 . 1% B . 19% C . 25% D . 78%
3、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所负责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下列关于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C .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 . 青蒿素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5
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纺纱织布 C . 烧制瓷器 D . 冶炼生铁
5、取5mL液体,应当选用( )
A . 托盘天平 B . 带刻度试管 C . 10mL量筒 D . 100mL量筒
6、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   )
A . 静置 B . 吸附 C . 过滤 D . 蒸馏
7、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 a是铜,b是红磷 B . a是铜,b是木炭 C . a是汞,b是红磷 D . a是汞,b是木炭
8、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坩埚钳夹取木炭   B . 加热木炭到发红 C .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D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空气 B . 海水 C . 生铁 D . 干冰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 . X表示N2 C . 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 . 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 .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 . 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H2 B . O2 C . H2O2 D . H2SbO4
13、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加入到相同的稀盐酸溶液中,只有Y表面产生气泡,另将X加入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由此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 . X>Y>Z B . Y>Z>X C . Y>X>Z D . Z>Y>X
14、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 .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 . 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1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 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 .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 . 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16、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 . Cl2 B . 2Cl2 C . 2Cl D . 2Cl
17、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 . Cl2 B . 2Cl2 C . 2Cl D . 2Cl
18、在餐厅,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 . 隔绝空气 B .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 . 清除可燃物 D .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9、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KCl B . CuSO4 C . MnO2 D . HNO3
20、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S SO2 SO3 H2SO4 Al2(SO43 , 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1、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S SO2 SO3 H2SO4 Al2(SO43 , 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A . Mg﹣金属镁 B . ﹣镁原子 C . 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 . 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23、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 . 溶质的质量增加 D .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

1、材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2、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      
(2)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2)
A . 铂金饰品 B . 铁锅 C . 铝导线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3、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过滤、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5、如图,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的溶解度       NaCl溶解度(填“>”、“<”或“=”).
(2)t℃时,将mg KNO3、ng NaCl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      n(填“>”、“<”或“=”).
(3)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常用的方法是      
6、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7、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3)
A . 作反应物 B . 隔绝空气 C . 升高温度.
8、如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B和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丁的化学式为:      
(2)甲的化学式为:      
(3)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填序号). (1)
A . 取用大理石 B . 称量粗盐 C . 稀释浓硫酸 D . 研碎胆矾
(2)根据图1和图2,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精盐的质量是       g.
(3)实验室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      (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四、计算应用题(共1小题)

1、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42.6g,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