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5小题)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
A . 具有双层膜 B . 呈绿色带状 C . 内部有许多基粒 D . 呈绿色椭球形
2、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 . 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 . 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 . 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3、假定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 .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 .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 . 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 . 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 . 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物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 .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又顺利进行
5、现有100个氨基酸,共含有116个羧基和106个氨基,这些氨基酸缩合成6条多肽链时共含有﹣NH2个数是(  )
A . 6 B . 12 C . 22 D . 100
6、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  )
A . 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B . 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C . 浆细胞分泌抗体 D .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7、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 . 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 . 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 . 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 . 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8、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 . ①③ B . ④⑤ C . ⑤⑦ D . ②⑥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B .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中含有多糖 C .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D . 细胞壁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0、HIV的生存和繁殖的场所必须是在(    )
A . 无机环境中 B . 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 C . 生物体的细胞间质 D . 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11、在萝卜的紫色块根细胞内,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紫.其主要原因是(    )
A . 细胞壁在加温过程中受到破坏 B . 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 . 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 . 加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12、疟原虫可以寄生在细胞内使人患疟疾,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疟疾,应取血样放在什么溶液中制片检查(    )
A .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 . 清水 C . 浓盐水 D . 质量分数为0.1%的葡萄糖溶液中
13、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 .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的两层膜结构 C . 制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D .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14、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A . 细胞膜 B . 核膜 C . 溶酶体膜 D . 中心体膜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的通道 B . 遗传信息贮存在染色体的蛋白质上 C . 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常附着有核糖体 D . 不同细胞内核仁的大小都一样
16、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是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 严格的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 . 蓝藻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也能出现染色体 D .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1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具有叶绿体 B .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具有线粒体 C . 蛔虫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说明其细胞内不含有线粒体 D . 洋葱根尖细胞,蓝藻细胞内均无叶绿体,不可进行光合作用
18、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A . 心肌细胞 B . 造血干细胞 C . 肝细胞 D . 口腔上皮细胞
19、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液 B . 细胞液属于细胞质基质 C . 细胞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发生在细胞器中 D . 细胞都含有细胞质基质,但不一定含细胞液
20、能够使胰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 . 淀粉酶 B . 麦芽糖酶 C . 脂肪酶 D . 蛋白酶
21、将水稻培养在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相同时间内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说明(    )
A . 水稻培养液中硅和钙的浓度不同 B . 水稻根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C . 硅是大量元素,钙是微量元素 D . 硅是小分子,钙是大分子
22、动物细胞表面有一种物质,就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这种物质是(    )
A . 磷脂 B . 糖脂 C . 糖蛋白 D . 蛋白质
23、对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加热和加入催化剂都能够促进其分解,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B . 前者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力提高,而后者不影响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 C . 两者都可以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 D . 酶和Fe3+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24、如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结合此图,正确的表述是(    )

A . 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B . 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 C . 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 . 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25、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容器中的氧气减少24mL.二氧化碳增加48mL,则一小时内酵母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

A .   B .   C . 2倍 D . 3倍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如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结构9是      细胞,其主要成分由            组成;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9]      、[8]      、[10]      
(3)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7]       , 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是[10]      
(5)控制人体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4]      中,在[7]       和[10]       中也有少量DNA分子存在.
(6)结构3为       ,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7)如果图右为洋葱根尖细胞,则应该没有[10]      ;西瓜果肉细胞中,糖类主要存在于[8]      
(8)图中没有编号的细胞器是      
(9)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结构又是细胞控制中心的是      
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B代表      分子;C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6)比较细胞膜与细胞核膜结构不同点,核膜具有      两个不同点;而细胞膜表面有       , 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相适应.
(7)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      性.
3、两个课外活动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

(1)甲组想探究的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 现提供若干套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      

②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2)乙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若想达到实验目的,还必须设置      实验,该实验装置设计为(装置编号为Ⅲ):用      代替10%NaOH溶液,其他条件与装置Ⅱ相同.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若装置Ⅱ的液滴向左移动,装置Ⅲ的液滴不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      

若装置Ⅱ的液滴      移动,装置Ⅲ的液滴      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      

若装置Ⅱ的液滴      移动,装置Ⅲ的液滴      移动,则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