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4.16 短文两篇 同步测试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练习(共8小题)

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            的品质。 

2、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素琴(弹)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有仙则(著名,出名) B . 无案犊之形(劳累)山不高(在于)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 . 孔子(说)        谈笑有鸿儒(大)        惟吾德(香气) D . 有龙则(灵验,神奇)斯陋室(这)        阅金经(佛经)
3、解释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琴,阅金经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形。      

是陋室,吾德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默写。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④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浩《黄鹤楼》)
⑦默写空白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君子者也  B . 出淤泥而不染 C . 何陋有  D .
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 可爱者/甚蕃 C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 . 苔痕/上阶绿
8、读《爱莲说》,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②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③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二、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       

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以素琴,阅金经       

无案牍之形          

(2)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

(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2、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3、阅读答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爱者      

清涟而不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

②宜乎众矣。

4、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爱莲说》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4.16 短文两篇 同步测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