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 B . C . D .
2、“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A . B . C . D .
3、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 . 女娲 B . 黄帝 C . 炎帝 D . 大禹
4、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 . 商封王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 .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5、如图是位于苏州市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创建于公元276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道教宫庙).至今己有1700多年历史,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观内保存着一尊老君像石刻,乃是唐宋时期作品。老君的原型应该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6、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但处于震区的如图所示工程虽然建于2000多年前,却没有损毁和垮塌,令人惊叹。该工程是(    )

A . 葛洲坝 B . 三峡大坝 C . 都江堰 D . 灵渠
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商周时期 B . 春秋战国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南北朝时期
8、《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最有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

①《道德经》       ②《诗经》          ③《春秋》         ④《韩非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9、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李同学制作了各国方位示意图,图中ABCD四国依次是(    )

A . 楚一秦一齐一燕 B . 齐一楚一秦一燕 C . 秦一燕一楚一齐 D . 秦一楚一齐一燕
10、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 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统一国家的建立
11、在学完某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后,小洁同学制作了如示意图,请问这个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西晋 D . 隋朝
12、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高祖时期的有(    )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  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3、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①开凿灵渠        ②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③盐铁专卖     ④兴办太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4、《后汉书》记载,(公元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

A . 国人暴动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刘邦、项羽起义 D . 黄巾军起义
15、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有记载的是(    )

A . 班超 B . 刘邦 C . 刘备 D . 祖冲之
16、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展开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场决战是(    )

A . 桂陵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巨鹿之战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 . 社会动荡不安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丝绸之路开辟
18、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历史上某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时,运用了以下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争是(    )

A . 牧野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19、“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 .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 . 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 . 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 . 北方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
20、某摄制组要拍摄三国鼎立时期的电视剧,在周瑜的书房中布置道具,摆放了一些文化典籍。以下提供的道具中哪一个符合历史事实(    )

A . 《女史箴图》 B . 《唐诗三百首》 C . 《大明历》 D . 《孙子兵法》

二、判断题(共6小题)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A . 正确 B . 错误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建筑,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   )

A . 正确 B . 错误
3、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阪泉会战,灭亡了商朝。(   )

A . 正确 B . 错误
4、西周时期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交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

A . 正确 B . 错误
5、秦朝在全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也被称为五铢钱。(   )

A . 正确 B . 错误
6、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      (制度),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      (制度)。

2、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东汉的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则被后人称为“      圣”。

3、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而来的,这种文字诞生于      代。

四、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

1、读图学史:

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1展现的是汉代开通的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请写出它的名称和字母A代表的地点。

(2)读图2,该交通道路开通之后,哪一宗教从此道路传入中国?

(3)哪一历史人物对开通这条道路贡献最大?为管理西域地区,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的官职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材料二: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什么主张?他在教育方面有何创举?

(2)材料二中的“致命打击”指什么历史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哪一历史现象?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董仲舒的主张。该主张被统治者采纳后,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3、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节译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材料三: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采取的重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请列举其改革旧习俗的措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