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兵家
2、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 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 C . 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图片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这一结论的是(    )

A . 古籍记载 B . 发掘的灰烬、烧骨 C . 神话传说 D . 史书论述
4、2007年3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有哪些(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6、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

A . B . C . D .
7、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8、《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其中,“天下为公”体现在下列哪一政治制度中最合适?(    )

A . 分封制 B . 禅让制 C . 县制 D . 郡县制
9、“它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这句话描述的是下列哪项青铜器(    )

A . 青铜立人像 B . 四羊方尊 C . 毛公鼎 D . 司母戊鼎
10、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A,C两处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秦国  楚国 B . 齐国  燕国 C . 秦国  齐国 D . 魏国  赵国
11、《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    )

A . 原始社会后期 B . 商朝时期 C . 西周晚期 D . 春秋时期
1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因材施教 C . 有教无类 D . 温故知新
13、如面的图片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 . 徭役繁重 B . 刑法严苛 C . 滥用民力 D . 开拓交通
14、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列不属于其中的措施的是(    )

A . 下令“兵皆罢归家”,返乡务农 B . 释放奴婢为平民 C . 大建露台陵墓 D . 重视“以德化民”
15、经典史诗巨制《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从幼年到老年,经历了风险继位、掌握大权、用贤变法、尊王攘夷、大战匈奴、出使西域、巫蛊为乱、罪己示民等重大事件,成为一代霸主而跌宕起伏的一生。下列关于汉武帝治国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B .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官员 C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 . 把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
16、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

A . 洛阳 B . 成都 C . 长安 D . 酒泉
17、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下列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的是(    )

A . 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C . 华佗模仿动物,创造“五禽戏” D .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学上的名著
18、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    )

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 . 郦道元 B . 贾思勰 C . 祖冲之 D . 王充
19、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有关我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B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国家 C . 商朝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D . 《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立法

二、判断题 (共6小题)

1、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是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A . 正确 B . 错误
2、“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状况始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  )

A . 正确 B . 错误
3、公元前207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了秦军主力,秦朝灭亡了。(  )

A . 正确 B . 错误
4、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

A . 正确 B . 错误
5、汉武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

A . 正确 B . 错误
6、前秦统治者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 (共3小题)

1、      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中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 造福于民。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后人誉为“书圣”。

3、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       ,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为抵御匈奴进扰,又派大将      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四、材料解析题 (共3小题)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关于这一历史,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他而言,实在是当之无愧。──郭志坤《秦始皇大传》

材料三:秦和两汉应该是一个连续体,不必当做三个朝代来看待,所谓“汉承秦制”。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四:统一只是封建君主专制的表现形式……没有君主集权就不会有地区性的统一;没有地区性的君主集权就不会有全国的封建统一。──刘泽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初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结合所学,材料二反映出秦始皇在中央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举?

(3)材料三中提到的“汉承秦制”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举例史实加以说明。

(4)根据材料四指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什么作用?

2、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一一《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3、

沟通、交流、包容、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密码。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如图2

材料三: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哪条通道?它的开通,与哪位历史人物息息相关?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之后的什么情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所指的措施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内容?你还能再列举其他措施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