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市大成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 . 广州 B . 上海 C . 南京 D . 武汉
2、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①在海外有“唐人街”

②“唐人街”还有其他名称 

③华侨华人的居住区就是“唐人街”

④“唐人街”的名称来源与唐朝的强盛有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③④
3、在我国历史上,分裂与统一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关键人物是(  )

A . 杨广 B . 杨坚 C . 武则天 D . 李世民
4、关于隋朝历史特点的简短总结,哪一个最为全面(  )

A . 经济繁荣 B . 二世而亡 C . 短暂而繁荣 D . 节俭盛行
5、“成由俭,败由奢”,大到国家,小到家庭莫不如此。大力提倡节俭,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康熙帝
6、“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中国古代帝王除有姓名之外,还有庙号、谥号和年号。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请你判断下列属于年号的是(  )

A . 太祖 B . 开元 C . 高宗 D . 文帝
8、下题所说的科举制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 . 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 . 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D . 只有少部分贵族才能参加考试
9、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行 C . 皇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 D . 遣唐使来华
10、2005年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六百周年,你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  )

A .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 .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 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11、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 . 荷兰 B . 日本 C . 沙俄 D . 葡萄牙
1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  )

A . 广东省 B . 福建省 C . 浙江省 D . 直隶省
13、元朝时设置宣政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二者的相同作用是(  )

A . 管理西藏地区的宗教、军事、政治等事务 B . 监督西藏达赖喇嘛继承人的遴选与继位 C . 专门管理西藏和全国的佛教事务 D . 负责保护丝绸之路,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
14、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皇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③④
15、下列措施促进当时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是(  )

A . 科举制的创立 B . 焚书坑儒 C . 八股取士 D . 闭关锁国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到的,请在括号内划“C”。

统治者

政治措施

结果

经济

政治


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力推行以实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重视纳谏,选贤用能,简法轻刑,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

形成了“贞观之治”局面,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唐玄宗

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

选贤用能,简法轻刑,倡导节俭

形成了“开元盛世”局面,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唐太宗、唐玄宗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唐太宗、唐玄宗都重用人才      

(3)唐太宗被北方各民族拥戴为“天可汗”。      

(4)唐太宗不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5)唐太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左下角框          右上角框       

A、鉴真东渡的国家      B、玄奘西行的国家。

3、

读图回答问题



(1)根图,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的特点。

(2)观察上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对应的方框内。

左边方框          右边方框       

A.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红海沿岸

4、对外交往是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证明,任何国家要发展,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封闭、自守都是不可取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分别举出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2)“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真正去到西天取经的唐僧指的是谁?而故事中的西天又指的是什么地方?

(3)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我们今天处理国际关系具有什么启示?

5、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清明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

(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候,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然未中进士。后来有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是使劲张弓。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比喻受人笼络、由人控制)

材料二: 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回答:

(1)科举制度始创于哪个朝代?在这之前(三国到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是通过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出唐太宗实行科举取士的目的?

(3)根据材料二请回答为什么会出现“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这种现象?并谈谈这种现象的危害?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盖历世班禅额尔德尼,皆倾心内向,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潜修内典,明心见性,为佛门众望之所归,为世人之所崇敬。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广结善缘,以利西藏发展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公元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西藏的问题:

(1)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作什么?唐朝与西藏依靠哪些种方式维系着彼此之间的联系?

(2)元朝时,为巩固统一,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元朝为管理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

(3)“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开始于哪个朝代?

(4)这个朝代后来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5)结合两个材料,你认为这些做法和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大成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