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二十八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A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 . 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黄继光②刘胡兰③董存瑞④邱少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4、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指( )
A . 南京长江大桥
B . 钱塘江大桥
C . 武汉长江大桥
D . 上海浦东大桥
6、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 )
A . 南京解放
B . 开国大典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抗美援朝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三大改造完成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人民公社成立
8、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
A .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B . 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C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D .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建成
9、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 .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 .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0、当前我国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是( )在形成的。
A . 解放战争期间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11、1954年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
A . 制定了《共同纲领》
B .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C . 召开全国人大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D . 进行了三大改造
12、“大跃进”和人民社化运动是党在( )中的一次失误。
A . 第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 .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C .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
D . 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13、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D . 香港的顺利回归
14、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5、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 . 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 . 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 . 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 .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6、通过公私合营,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时间是在( )
A . 1949年
B . 1951年
C . 1953年
D . 1956年底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针对( )提出来的。
A . 经济体制改革
B .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
C . 对外开放
D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8、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原因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③中苏关系恶化 ④急于求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9、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发行的时期是( )
A . 建国初期
B . 抗美援朝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以后
20、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 .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
21、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代特征不相符合的是( )
A . 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 . 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 . 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 . 出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
22、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什么地方( )
A . 城市
B . 农村
C . 沿海地区
D . 国有企业
24、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 .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一个中心”是指( )
A .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 . 以艰苦创业为中心
二、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中强调“从今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这个中心工作确定于哪一次会议上?中共“十三大”又是如何阐述的?
(3)为实现这一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举例说明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写出时间和名称就行)。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句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功绩。
(1)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物各是谁?
(2)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分别形成于党的哪几次大会上?
(3)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