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枫溪瓷都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 . 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 .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 氧气具有可燃性
D .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3、某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 .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 . 酒精挥发﹣﹣分子间空隙变大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B . 食物腐烂,钢铁生锈
C . 蜡烛燃烧,铁铸成锅
D . 水分蒸发,滴水成冰
5、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加入固体粉末
C .
滴加液体
D .
过滤粗盐水




6、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 . 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白雾
7、在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是( )
A . 氧气、氮气
B . 氧气、二氧化碳
C . 氮气、氩气
D . 氧气、氩气
8、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的“钙、镁、锌、硒”是指(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元素
9、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原子的大小不同
B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 原子的质量不同
10、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 .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11、钇(Y)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钇属于金属元素
B . 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
C . 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g
D . 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12、如图是表示气体微观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
B .
C .
D .




1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核电荷数为12
B . 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D .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 .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列是物质构成的知识网络图,请填写空白处
①
②
③
④
2、从微观角度看,汞是由 (填具体粒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 (填具体粒子)构成,氯化钠是由 (填具体粒子)构成.
3、填写下列表格:
原子种类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中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碳 | 6 |
| 7 | 6 |
|
钠 |
|
| 12 |
| 23 |
氧 | 8 |
|
|
| 16 |
4、用化学符号表示: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 、 、 、
(2)氢元素
(3)氢气
(4)硫原子
(5)3个碳原子
(6)5个钠离子
(7)氯离子 .
5、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粒子的结构.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A图示表示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 (填数字);
(2)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6、现在①氢气 ②净化后的空气 ③高锰酸钾 ④铁 ⑤过氧化氢溶液 ⑥四氧化三铁 ⑦液氧 ⑧冰水混合物 八种物质,其中(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7、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
(2)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 ,防止爆炸.
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如图是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3)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 (填“阳”或“阴”)离子,离子符号为 ;
(4)
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5)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6)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小雨通过分析得出,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以下规律,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6)
A .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B .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依次递增
C .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2)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3)小刚在洗衣服时发现洗过的衣服特别容易变硬、发黄,而且浪费肥皂且洗不干净,你觉得生活中他可以通过 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今年国庆假期,小兵从旅游地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
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选下列序号填写)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这是利用该物质的 性.
(3)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
操作③所指的净水方法是 .
(4)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2、小雨、小晴等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请写出指定标号仪器的名称:③ ,④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到 作用.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可选择D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若用E排空气来收集氧气,应从 处进气(填“a”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