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物理高一必修1第四章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同步练习
年级:高一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二、非选择题(共10小题)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拖动后面的纸带,小车的加速度可由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出。
①某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 的图象。
②如图(a)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③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 。
④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认为绳子拉力等于小桶及桶中物体的总重力,小车质量约300g,交流电频率50Hz。小组同学按图甲所示安装好装置后,将轨道右端适当垫起,来平衡阻力。请指出不合理之处 。正确操作后,小组同学在小桶里加适当的物体,拉动小车加速运动。在小桶里逐渐增加物体改变拉力大小,所加物体应选用如图乙中的 (填实物名称)。
在 探究“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实验中:
①某次实验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单位cm)。该次实验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根据测得数据画出a-F图线,发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装置如图所示。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细绳通过两光滑滑轮分别与弹簧秤挂钩和沙桶连接,细线与桌面平行.将木块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缓慢向沙桶中添加细沙,直到木块开始运动,记下木块运动后弹簧秤的示数F , 通过纸带求出木块运动的加速a。将木块放回原处,向沙桶中添加适量细沙,释放木块……,如此重复,获取多组a、F数据。
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两个a-F图象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已知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F0 , 则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现有如下一些操作:
①选择适当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让小车由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无初速释放,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A、B、C、D、E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
a= 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得到对应的加速度,这是为了探究“ 不变,加速度与 的关系”。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选填“m”、“ a”、“ F”);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量关系,应作 图象(选填“ ”“
”)。
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有几处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a. b.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5共6个计数点,1~5每相邻两个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1、2、…、5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 10.92、18.22、23.96、28.30、31.10(cm),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摩擦力已平衡)。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沙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沙子质量)记为m , 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质量)记为M。
在本次实验中,如果沙桶的总重力mg与Mg相比非常接近时,获得的实验数据是否会和理论预期产生较大差异?
答: .(填“会”或“不会”)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