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1、“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等反抗斗争,都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下列各项中体现太平军顽强“反抗精神”的战役是(  )

A . 威海卫战役 B . 黄海大战 C . 廊坊战役 D . 青浦战役
3、2015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北洋舰队是我国近代史上产生的最早的海军之一,它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4、如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操办,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它是在下列哪一口号下进行的(  )

A . 自强 B . 求富 C . 科学 D . 民主
5、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但它功不可没,它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 . 促进思想启蒙 B . 推动政治改革 C . 发展社会经济 D . 挽救民族危亡
6、郭沫若曾为辛亥革命题春联:“共和三尺剑,光复一戎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 .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7、在近代中国,一批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层出不穷。下列刊物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是(  )

A . B .   C .   D .
8、改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国计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执政兴国的题中之义,追溯历史,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提出的“民生”主张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9、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 .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10、下列组图是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的一组专题展品。其中,红军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 . 赤水河    B . 金沙江    C . 大渡河    D . 泸定桥
11、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 .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B .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 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英雄的红军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创造人间奇迹。回顾那段历史,如果我们以中华民国纪年法推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哪一年应是(  )

A . 中华民国25年 B . 中华民国26年 C . 中华民国36年 D . 中华民国80年

二、材料分析题 (共2小题)

1、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景一:如图漫画再现19世纪40年代中国屈辱的场景。

情景二: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哽咽的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情境三:1916年上海某学校,女学生开始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1)如图反应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场景?图中持枪的外国人代表的是哪个国家?

(2)该情境的发生应该是中国近代哪次大规模战争直接导致的?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3)上述情境反映出当时哪种思想开始在青年学生中传播?这主要是受什么运动的影响?

2、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景一:如图漫画再现19世纪40年代中国屈辱的场景。

情景二: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哽咽的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情境三:1916年上海某学校,女学生开始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3、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中共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日出东方】

【艰难历程】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二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感悟历史】

学子梦,则中国梦;学子的未来,则中国的未来。“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图一、图二宣告了中共一大的召开。这个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

(2)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主派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什么人的利益?

(3)材料一的起义指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4)材料二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4、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中共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日出东方】

【艰难历程】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二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感悟历史】

学子梦,则中国梦;学子的未来,则中国的未来。“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综合题 (共1小题)

1、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1)1843年起,英国对华的输出额大幅上升,1843年输入中国的货值比1842年增加50%;1844年比1842年增加130%;1845年又比1842年增长140%,这些输入到中国来的商品主要是棉纱、棉布、毛织品、铁皮铅块、玻璃器皿等。

推论:根据《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条款,1843年起,大幅降低关税税率,导致对华商品输出额大幅上升。

判断:      

(2)《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但仅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进行了模糊表述。

推论:日本“窃占”钓鱼岛绝非什么“和平方式”,而是近代日本殖民阴谋的产物。

判断:      

(3)《辛丑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推论:《辛丑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判断:      

(4)民国政府剪辫,在庙会、集市上搭棚设“点儿”,预备饭菜粥茶,见未剪辫的便扭进棚内,强行剪去辫发。被剪者,有愤然离去的,有一边吃饭一边哭辫子的,还有要求将辫子捡回去,说死后入殓落个“全尸”的。

推论:激进的革命思想和移风易俗的举措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冲撞,说明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判断:      

(5)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推论: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判断:      

(6)201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取得长征的胜利。”

推论: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判断:      

2、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