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
十里溱湖,水波荡yàng , 柔柔的春风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慢慢yùn niàng , zhù 立湖边,整个身心已经被这美景完全征服了。
①千嶂里, 。
② ,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 时见一斑。
④独学而无友, 。
⑤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跟杜甫登临泰山,抒发“ , ”的豪迈情怀;
同王维出使塞上,观赏“ , ”的雄浑景象。
如果你喜欢神魔小说,建议你阅读 (填作者)的《西游记》,因为它可以开启你的幻想之旅;如果你想回到童年,建议你阅读 (填国籍)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因为它可以带你回味童年的天真烂漫;如果你想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建议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具有献身精神、钢铁意志和顽强奋斗品质的 (填主人公)将伴你同行……
育才中学开展“中国节•中华情”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育才中学策划组计划邀请区博物馆王正奎馆长来校参加“中国节•中华情”诗歌朗诵比赛,并担任首席评委。某同学拟写了一份邀请书,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修改。
错误一:
错误二:
学校要创办一期以“中国节•中华情”为主题的校刊,你所在的班级负责校刊栏目的设置,请仿照示例设置一个栏目,请说说栏目内涵。
示例:大家话清明,邀请知名人士畅谈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针对当今社会一些西方节日充斥了中国文化市场,很多中国人过起了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清明、端午、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我的节日情结”辩论会,你作为正方,支持中国人过中国节,请具体阐述你的观点。
二、阅读理解(共5小题)
清明上巳①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②。
游人日暮相将③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注】①上巳:农历三月三日。②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③相将:相随。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 , 同平章事② .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①及为相
②上或宫中宴乐
③辄谓左右曰
④上常临镜
例句:何不逐之
①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②且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生活中,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特别喜欢唱歌,只要环境允许,嘴里总会哼着歌,若是节假日在家或者在KTV,更是会一展歌喉。留心观察爱唱歌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一般思维敏捷、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精神愉快。
②唱歌促进健康,这并非戏言,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③爱唱歌的人记忆力强。老歌新曲成千上万,歌词更是内容繁杂、浩如烟海,很难记得清楚。而唱歌要从脑海数以亿计的信息中搜索、恢复并重现歌曲内容,大脑真的是要高速运转一番的。会唱歌的人由于习惯性地重复对歌词的记忆,长此以往,有健脑的功效。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普遍记忆力超群、思维灵活的原因。
④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烦闷苦恼时,心情郁结,但只要放声歌唱,一会儿就感觉心情轻松了许多。引吭高歌的时候,其实是物我两忘、冥思遐想的良机。因为唱歌需要集中注意力,种种郁闷会抛在脑后,完全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从而摆脱心理束缚。唱歌还可以将自己带入歌曲所吟咏的情境中,借歌声倾吐心声,抒发情感。据专家测试,唱歌时,特别是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大脑会生成和释放类似于吗啡的脑内激素,促进和激发免疫球蛋白和抗压力激素的增加,从而使人感觉愉快,增强免疫力。
⑤唱歌讲究气息的调匀和胸腔的共鸣,呼吸吐纳富于节奏感和力度,不仅能调节心情,更重要的是,能让人体内的某些脏器得到刺激,增强其功能,效果是其他锻炼方式无法达到的。唱歌全凭一口气,气沉丹田,震动发声,随着气息的运用,对脏腑起到按摩作用,使得这些不易得到锻炼的器官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⑥专家认为,唱歌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紧张情绪有抒发的机会,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喜欢唱歌的人,内心会比其他人平和舒畅。 加州大学一位教授说:“歌词是一种精练的语言,对那些深有同感的人来说,它具有一种摄人魂魄的效力。”歌曲的主题大多围绕人们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困扰,如友情、爱情、离别等,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人们对歌曲的注意力,不止集中在音乐上,更集中在音乐与歌词的融合上。”
⑦在人际关系方面,专家认为:那些懂得用音乐发泄郁闷情绪的人,待人接物往往会比他人更加成功。而父母与子女的联系也可以借唱歌为桥,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唱歌,比外出吃顿大餐,更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选自《特别文摘》2015年第14期)
(1)
①“在人际关系方面,专家认为:那些懂得用音乐发泄郁闷情绪的人,待人接物往往会比他人更加成功。”一句中划线的“往往”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②简要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它。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②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③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④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⑤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⑥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⑦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渴是什么滋味,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①我小时候家住官园旁边,学校离鸟市更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次偶尔路过,我见此热闹场面便被吸引住了。第二天花五毛钱买了两只粉眼儿,如获至宝,俩手攥着就回家了。
②回家之后将鸟放入木箱中,添好食水,就开始欣赏了。 搬个小板凳在木箱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会儿把木箱拿到背风处,一会儿挪到太阳底下,一会儿喂苹果,一会儿清粪便 , ……于是,出事儿了!由于箱底不好清理,又没有替换的鸟笼,只能捂住笼门伸手进去,就在这个环节,一只鸟钻出手缝儿飞上了院中的大柳树。这鸟要是远走高飞了,我也没有那么着急,毕竟急也没用。可它却偏偏站在柳树枝上跳来跳去,大声鸣叫,这让院中的我望树兴叹呀!束手无策,又不舍得放弃,眼望着树梢,哭的心都有。
③姥姥实在不忍看我这样,把家中一个装干粮用的竹子编的小筐拿来扣在地下,边缘支上一根小木棍,又在中心撒了一小把玉米面儿,木棍上系根绳子,把绳子顺到屋中,告诉我,抓住绳子,等鸟饿了会飞下树来吃食儿时,一拽绳子就会把它扣在筐中。现在看来,老人家的本意是不忍看我难过,想个办法让我岔乎岔乎,对于这办法能不能逮到鸟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不过这主意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抓着绳子躲在屋中,一等就是两个小时。而树上的秀眼可能是因为越狱成功,心情大好,站在枝头飞来跳去,放开嗓子叫出了也许是它有生之年最美妙的声音,叫累了绿毛一乍,脑袋往后一盘径自睡了……这一来,又把我搁在旱岸儿上了。
④直等到下午四五点钟,树上的鸟儿又来了精神,开始跳来跳去,越跳越高,从树杈蹿到了树梢,并四处张望,大有不辞而别的架势。躲在屋中的我,这时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但心理也已发生了变化,不再对逮鸟抱有任何幻想,只是在等待着和它告别的最后一刻。就在这时,树梢的鸟儿发现了院中的筐、筐中的食儿,没有任何思考和犹豫,振翅下树,像一颗从空中掉落的石子一样飞入筐底吃起食儿来。整整一下午,我等的就是这一刻,手起,拉绳,棍倒,筐落,将鸟扣入筐中,而随之心底却产生了一丝莫名其妙的失落。
⑤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个失落的真正含义。当时可没有时间多想。瞬间,喜悦冲走了所有的情绪,我冲出屋摁住竹筐兴奋地大叫:“逮住了!逮住了!”姥姥拿来一条毛巾被罩住竹筐,伸手进去拿出鸟儿,放入笼中,添好食水。我却不敢再轻易地开笼门收拾了,只是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而看的兴致仿佛也不如从前大了,总觉得它在笼中的状态不如在树上好看。
(选自《2015年阅读年选》,有删改)
情节 | 心情 |
花五毛钱买了两只粉眼儿 | A |
一只鸟飞上了院中的大柳树 | 望树兴叹,束手无策,难过 |
B | 紧张,等着和它告别 |
我将鸟扣入筐中 | C |
①“整整一下午,我等的就是这一刻,手起,拉绳,棍倒,筐落,将鸟扣入筐中”,句中“手起,拉绳,棍倒,筐落”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直到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个失落的真正含义”,你如何理解作者内心失落的含义。
【链接材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第③段和链接材料中都写到了捕鸟,请说说两段文字所运用手法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的不同点。
三、作文(共1小题)
人在旅途,慢慢体验,慢慢领略,慢慢成长。要学会不急于求成,不浮躁,学会感激每一朵花的绽放,感受每一段成长的体验,珍惜每一次精彩的旅行,在慢享悠悠时光中,收获自己的人生。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体验,以“慢享那一段时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