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 . 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C . 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 . 二氧化碳与氮气──石灰水
2、最近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 .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 .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 .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西瓜榨汁 B . 工业制氧 C . 轮胎爆炸 D . 玉米酿酒
4、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有较大差别的三种气体成分是(   )
A . 氢气   氧气  氮气 B .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氧气 C .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D . 水蒸气  氧气   氢气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6、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 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 .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
7、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 . 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 . 18 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 . 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间有间隔
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读出液体的体积 C . 滴加液体   D . 过滤
9、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10、科学家研制出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Sr为金属元素   B . 乙图中X=2 C . 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 . 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
1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B . 工业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C . 硬水和软水没有区别 D .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12、从微观视角认识事物是化学的重要特点.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C .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 . 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被分解了
13、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如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瓶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   )

A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 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碳的密度小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14、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它们都带电荷 B .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 D . 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15、对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它们都带电荷 B .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 D . 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②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③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      

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下列气体中暂未计入自贡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填序号). (2)
A . NO2 B . CO2 C . CO D . SO2
(3)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如图)

2、将下列物质前的代号填入所属类别后的横线上.

①水;②铜;③氯酸钾;④冰水混合物;⑤高锰酸钾;⑥液氧;⑦空气; ⑧二氧化硫;⑨海水;⑩牛奶

(1)混合物      
(2)纯净物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规律信息:

请分析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12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离子与      (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3)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核外的相同.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17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推断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其最低负化合价为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铁丝盘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2)小明按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3)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4)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后回答问题: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①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2、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以上(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      ,再      ,原因      
3、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