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 磷矿粉  B . 氯化钾   C . 过磷酸钙 D . 硫酸铵
2、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3 C . +5 D . 无法确定
3、下列现象能够说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 . 氧化汞受热分解 B .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C . 块状胆矾研磨成粉末状 D . 石蜡受热后熔化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有质量 C . 分子间有间隔 D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碳酸饮料    氧气 B . 二氧化碳    干净的河水 C . 氮气    红磷 D . 矿泉水    白酒
6、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 . S B . SO2 C . SO3 D . CO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 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B . 净化水的方法有电解、过滤、吸附和蒸馏等 C .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水通电分解 B . 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 C . 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 铜片在加热变黑
9、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B . 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 C . 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D . 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
10、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粒子是阴离子 B . 该粒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C . 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D . 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1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氢气    B . 取用块状固体 C .  蒸发溶液   D .  气密性检查
12、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

KCl

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B

CO2

CO

将氧气通入混合气体中点燃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2

O2

通过灼热的炭层

A . A   B . B   C . C   D . D
13、在推断实验室无色废液的成分时,四位同学得出了四种结论,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A . NaCl,CuSO4 , NaNO3 B . NaCl,K2SO4 , NaOH C . HCl,NaOH,CaCl2 D . K2CO3 , KNO,BaCl2
14、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 . 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 . 甲和丙是反应物 C . 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 . 丁一定是化合物
15、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电解水

A . A   B . B   C . C   D . D
16、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根据下表信息,完成表中空格:

化学符号

2K

      

Mg2+

      

符号的意义

      

2个氮分子

      

氢氧化铝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应是      (填①、②或③);
(2)      (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原子序数为13和8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      
(4)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微观示意图所示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3、青少年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在光线不足时看书、写字要用照明工具.下图是一

种照明用的台灯.

(1)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
(2)工业上用CO还原氧化铁来炼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铜、铁、铝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若想验证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了选用铜和铝两种金属单质外,还需选用      溶液.
(4)如图 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克.
(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吋,通常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A物质.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后(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 时,      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实验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

(1)【方案讨论】

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      

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 , 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行,原因是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 , 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此方案可行.

(2)【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成立

②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

      

猜想      成立

(3)【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      保存.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1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坐标图(见图).

(1)碳酸钙完全反应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当盐酸和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