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14驿路梨花同步测试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

1、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 驿路(yì)  色(mù)  陡(qiào)  棘(jīng) B . 宿(sù)  竹(miè)  走(niǎn)  歌(ōu) C . (lòu)  闲(yōu)  惚(huǎng)  族(yáo) D . (qì)  晶(yíng)  子(jǔn)  风(b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品莹的大眼睛。

修长:       

3、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 )

A . 星期天放假了,我们的学校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B . 五月的香山,空气洁净如洗,槐花香气四溢 , 令人陶醉在“割尾巴”的年代。 C . 这部影片构思巧妙 , 很多细节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让观众泣不成声 D . 张张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笑脸活跃在操场上。
4、说说你对下列句子含义的理解。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5、整体感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成下面表格填空。

段落

层次

层意

第一部分:写夕阳西下见梨花,深夜投宿有人家

第一层

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地点和时间

第二层

      

第三层

      

第二部分:写雷锋精神放光彩,驿路梨花处处开

第一层

      

第二层

以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深化主题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释路梨花处处开”。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方面简要概括)其作用是什么?

(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下划线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2、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滴水之恩

唐敏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丰。”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竞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r}}_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决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施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往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有删改)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三、综合应用(共1小题)

1、情景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储钱罐:       

印钞机: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

四、小小写作(共1小题)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凝视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及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14驿路梨花同步测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