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5小题)

1、读下面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rùn      而不觉其单调。(梁实秋《鸟》)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      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③我如饥饿的瘦狼,贪lán      地吞读下去。(林海音《窃读记》)

④雨已经化了妆,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刘湛秋《雨的四季》)

2、补全成语。

      轻怕重    ②参      不齐    ③      根问底

④随声      和    ⑤废      忘食    ⑥怪      不经

3、补全成语。

      轻怕重    ②参      不齐    ③      根问底

④随声      和    ⑤废      忘食    ⑥怪      不经

4、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其一)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闲云潭影日悠悠,      。                  (王勃《滕王阁诗》)

      ,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⑤荷风送香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⑨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⑩渡头余落日,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⑪《观沧海》一诗中,以描绘草木来烘托大海美丽多姿的句子是            

⑫《论语》十二章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如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便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并可以凭此成为老师,孔子说            

5、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其一)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闲云潭影日悠悠,      。                  (王勃《滕王阁诗》)

      ,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⑤荷风送香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⑥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⑨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⑩渡头余落日,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⑪《观沧海》一诗中,以描绘草木来烘托大海美丽多姿的句子是            

⑫《论语》十二章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如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便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并可以凭此成为老师,孔子说            

6、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相而去      

疏食      

③人不其忧      

④一狼其中      

⑤国人      

⑥其人舍然大喜      

7、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城南旧事》中的英子与蹲在草丛中的“小偷”订了个“我们看海去”的约会。 B .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其中三打白骨精最能体现出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C . 《伊索寓言》大多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D . 《俗世奇人》中酒婆被车撞死,是因为那天她喝了老板没有掺水的真酒,到了路口还没有醒来。
(2)阅读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鲁迅 《朝花夕拾》

“她”是谁?“新的敬意”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我”得到“三哼经”吗?请结合整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鸡王

沈石溪

    ①西双版纳盛行斗鸡,最热闹的要算泼水节时举行的鸡王选拔赛了。曼广弄寨波农丁养的一只名叫哈儿的绿翎大公鸡,已经蝉联了六届鸡王。

    ②哈儿长得高大矫健,宝石蓝的尾羽亮得像用猪油擦过,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琥珀色的嘴喙像鹦鹉嘴一样弯如鱼钩,一双鸡爪遒劲有力,与鹰爪相比毫不逊色。我观摩过它的斗鸡赛,一遇到对手,它脖子上的彩羽就蓬松恣张开,像撑开了一把太阳伞,奔过去,弯钩似的嘴喙暴风骤雨般地猛啄,跳飞到半空,铁爪一把一把将对手身上的鸡毛揪下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③可惜的是,花无百日红,职业斗鸡也不可能永远雄踞鸡王宝座。岁月不饶人,岁月也不饶鸡,哈儿七岁,作为鸡,已进入了老年期。在它第七次参加鸡王选拔赛时,最后一场是和一只连鸡冠都是乌黑乌黑的黑公鸡相斗。黑公鸡虽然看上去不如哈儿健壮,也不如哈儿那么有打斗经验,但只有一岁半,年纪轻,耐力好,灵活机警。好一场恶斗!开始时,黑公鸡连连失利,鸡冠被啄碎了,鸡毛像黑色的雪片漫天飞舞;但十几个回合后,哈儿渐渐体力不支了,再也无力飞到半空居高临下用铁爪撕扯,啄咬的频率和力度也明显减弱,黑公鸡却越斗越勇,频频反击。很快,哈儿眼角被啄出了血,一只翅膀似乎也扭伤脱骱,耷拉在地上。鸡王到底是鸡王,丝毫也不气馁,仍顽强搏斗。最后,双方扭抱在一起,像只彩球似的激烈翻滚了一阵,等分开时,哈儿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挣扎了半天也没能起的来,而黑公鸡还能勉强站起来,仰天发出啼叫。哈儿卫冕失败,鸡王的桂冠让给了年轻力壮的黑公鸡。

    ④养好伤后的哈儿变得十分难看,尾羽折断,颈羽稀疏脱落,嘴喙从中间裂开,指爪断了好几根,一只鸡眼被扎瞎了。鸡脖子好像也拧歪了,走起路来歪头歪脑,趔趔趄趄。模样既滑稽又可怜。

    ⑤光阴荏苒,转眼又到了泼水节的鸡王选拔赛。去年那只黑公鸡挫败了众多的强手,再次摘取了鸡王桂冠。它被抱在主人怀里,骄傲地伸直脖子,喔喔喔,得意扬扬地打起啼来。

就在乡长把红绶带往黑公鸡头上挂时,突然,高台旁一棵缅桂树上,传来一串苍老嘶哑的鸡鸣声,接着,一只绿翎大公鸡,从树枝上飞扑下来,正正地落在黑公鸡头上,一把将黑公鸡从它主人的怀里拽下地来。所有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是已被摘除了鸡王桂冠的哈儿!

黑公鸡趾高气扬地朝哈儿睨视了一眼,“喔——”长啼一声,声调傲慢轻浮,好像在说:你是我的手下败将,知趣点,趁我还没把你的另一只鸡眼啄瞎,快滚吧,不然的话,我就要不客气啦!

    ⑥哈儿歪着头,一步一步向黑公鸡逼去。黑公鸡的主人想要把哈儿赶开,却遭到了台下观众的反对,按规矩,每一只公鸡只要愿意,都有资格参加鸡王的角逐。

    ⑦哈儿和黑公鸡终于扭打在了一起。哈儿显然不是黑公鸡的对手,它老态龙钟,歪头歪脑又瞎了一只眼,十次啄咬九次落空,嘴喙也裂开了,即使偶然被它啄中,也无法让对方造成任何创伤;那脚爪也失去了以往的犀利与威风,即使抓住对方的身体,也最多抓下一两根黑色的绒毛。黑公鸡灵活地躲开哈儿的啄咬,一会儿绕到边侧,一嘴啄下哈儿的一撮颈毛,一会儿跳到上方,一口咬裂哈儿的鸡冠。很快,哈儿伤痕累累,空中飘舞着五彩鸡毛。 这已经不像是在斗鸡,而是黑公鸡在练靶子,而且练的是活靶子。

    ⑧哈儿满头满脸都是血,简直变成了一只血鸡。它身体剧烈颤抖,要倒的样子,可始终没有倒下去,不仅站着,还步履蹒跚地艰难地向黑公鸡追来。

    ⑨按照斗鸡规则,一方要么倒在地上起不来,要么扭头逃出场子,才算决出了胜负。哈儿既没有倒在地上,也没有逃出场子,所以还不能算输。 黑公鸡终于有点心虚了,明摆着的,除非哈儿当场气绝身亡,是不可能退出比赛的。不知道它是被哈儿的勇敢震慑了,还是不忍心对一只已快走上黄泉路的老公鸡施暴虐杀,咯咯咯发出一串无奈的叫声,转身退出了场子。

    ⑩按照斗鸡规则,退出场子就算输了。 哈儿站在斗鸡场中央,昂着头,“喔——”发出一声带血的啼鸣,便一头栽倒在地。它终于如愿以偿,死在鸡王的宝座上。   (有删改)

(1)选出不符文意的一项(    )。

(1)
A . 哈儿与黑公鸡经过两次决斗,以一输一赢告终,最终哈儿死在鸡王宝座上 。 B . 养好伤后的哈儿,模样又丑又滑稽,但是挑战鸡王争霸赛的决心未变。 C . 黑公鸡在与哈儿的第二场交锋中,最后因力不可支而主动退出了赛场。 D .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精彩的打斗场面,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它脖子上的彩羽就蓬松恣张开,像撑开了一把太阳伞。

(3)文章第③段划线处交代了哈儿与黑公鸡战斗前的状态,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所理解的鸡王精神。

2、阅读理解

红心番薯

林清玄

    这次父亲北来,是因为家里的红心番薯收成,特地背了一袋给我,还挑选几个格外好的,希望我种在庭前的院子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早已从郊外的平房搬到城中的大厦,是根本容不下绿色的地方,甚至长不出一株狗尾巴草,更不要说番薯了。

    到车站接了父亲回到家里,我无法形容父亲的表情有多么失望。他在屋内转了三圈,才放下提着的麻袋,愤愤地说:“伊娘咧!你竟住在无土的所在!”一个人住在脚踏不到泥土的地方,父亲竟不能忍受,这也是我看到他的表情后才知道的。然后他的愤愤转变成喃喃:“你住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所在,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要种在哪里?”

    父亲对番薯的感情,也是这两年我才深切知道的。

    那时我站在家前的番薯田里,父亲来到我的面前,微笑地问:“在看番薯吗?你看长得像羊头一样大了哩!”说着,他蹲下来很细心地拨开泥土,捧出一个精壮圆实的番薯来,以一种赞叹的神情注视着番薯。父亲突然像儿童一般天真欢愉地叹了一口气,很自得地说:“你看,恐怕没有人番薯种得比我好了。”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把那个番薯埋入土中,动作像是在收藏一件艺术品,神情庄重而带着收获的欢愉。

    父亲的神情使我想起幼年关于番薯的一些记忆。

    有一次我和几位外省的小孩子吵架,他们一直骂着:“番薯呀!番薯呀!”我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呀!”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那天他喝了几杯老酒,神情很是愉快,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的那一部分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而无知的我便指着北方广大的大陆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的芋头了,所以外省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从河北唐山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然后父亲用一支红笔,在地图上将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我们所居的台湾南部。那是第一次我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北方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父亲深爱的红心番薯!(有删改)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番薯”和“老芋”各指哪里?

(2)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甲】“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要种在哪里?”

【乙】“我带来的番薯要种在哪里好呢?”

(3)“父亲的神情使我想起幼年关于番薯的一些记忆。”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纵观全文,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      

②非宁静无以      

③非学无以广      

④年与时      

(2)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与/人期行 B . 俄/而雪骤     C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 . 择其善者而/从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4)《诫子书》不到百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得清楚明白。一个人如何才能成才?请结合文章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迪。

四、写作(共1小题)

1、题目:请别这样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临海市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