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 . 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 . 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2、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旁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甲车
B . 乙车
C . 路灯
D . 地面
3、“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 .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 .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 .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4、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 . 物体振动越快,响度越大
5、“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飞船
B . 地球
C . 月亮
D . 太阳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B . 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 . 发声体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 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B . 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 . 发声体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 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嗓声
8、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 )
A .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B . 水凝固时吸收热量
C .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D . 水蒸发时放出热量
9、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 )
A .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B . 水凝固时吸收热量
C .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D . 水蒸发时放出热量
10、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
A . 雨
B . 露
C . 雾
D . 霜
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
1、关于如图四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
小木棍从左向右敲击盛装不同高水的玻璃瓶,声音逐渐变高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 初夏,旷野中有雾形成
B . 早春,湖中冰在消融
C . 深秋,草木上出现露水
D . 初冬,砖瓦上有霜生成
3、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 . 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 . 从第3s开始,vA>vB , 第5s时A、B相遇
D . 5s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
2、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3、说话时,用手摸喉头,感觉到发声是由于声带的 而产生的.在空间站外活动时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通话,因为 不能传声.
4、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 产生的,钟声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5、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在BC段物质 (填“吸热”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6、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km/h,合 m/s.
7、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四、作图(或识图)题(共2小题)
1、如图,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
2、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象.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
2、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该装置不但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
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水的沸点低于100℃,是因为 .
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
5、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6、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六、计算题(共3小题)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3、某大桥全长约1.7km,晓军骑摩托车以l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多少秒?(摩托车的长度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