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 .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2、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 )
A . 增大响度
B . 减小响度
C . 升高音调
D . 降低音调
3、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行船
B . 远树
C . 河岸
D . 山峰
4、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依次是74.4cm、74.3cm、74.5cm、74.3cm,则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 . 74.38cm
B . 74.375cm
C . 74.4cm
D . 74.5cm
6、用皮尺测量教室长度时,测量时若用力拉皮尺,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8、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 )
A . 重敲,音叉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B . 重敲,音叉振幅大,响度大
C . 轻敲,音叉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D . 轻敲,音叉振幅大,响度大
9、阅览室里为了减弱噪声,在门对面的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静”字来提示大家.这是采取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 )
A . 在人耳处减弱
B . 在声源处减弱
C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D . 无法确定
10、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 . 超声波是清洁剂
B . 超声波发生反射
C . 超声波传递去污的信息
D . 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11、如图所示,是发生日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
A . 月牙形的
B . 圆形的
C . 树叶形的
D . 小孔的形状
12、如图所示是一电子时钟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
A . 21:01
B . 10:21
C . 10:51
D . 12:10
13、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 )
A . 研究的气泡在水中运动是自上而下的
B . 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快一些
C . 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
D . 若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则不可以判断气泡运动为匀速运动
14、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所示,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该表的分度值是 ,所测时间是 .
3、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 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4、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3、如图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的一束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4、如图所示,4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对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4个音阶,则:
(1)与“mi(3)”对应的瓶子是 .
(2)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分别是 (2)
A . 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B . 水的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 . 瓶子的振动,水的高度
D . 瓶内空气柱的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5、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3)
A .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00km,一列火车早上8: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车站约1h,在当日14: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30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