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共20小题)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 .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 .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 .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2、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

A .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 .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3、《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 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B . 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 . 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D . 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4、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 .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 .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 .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 .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5、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 . 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 . 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 . 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D .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6、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
A . 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 . 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 . 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 . 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7、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 .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8、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 . 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 . 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 . 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 . 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9、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
A . 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 . 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 C . 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D . 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
10、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这正反映了(    )
A .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B . 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 C .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 D .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11、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 “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 B . 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C . “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D . 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12、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 .   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B . 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 C . 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D . 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
14、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B . 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 . 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 . 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 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 . 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 . 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16、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    )
A . 五四运动时期 B .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17、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8月底

9月中旬

12月底

人民公社(个)

8730

16989

26578

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3778

8122

12325

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30.4

65.3

99.1

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4328

4781

4637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 . 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 . 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 .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8、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 “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
A .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 . 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C .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 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19、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映出(    )
A .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 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 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D . 推动了中、欧之间同盟合作
20、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
A . 联合国的作用愈益凸显 B . 两极格局已经解体 C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 .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共4小题)

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3、华盛顿因领导北美独立战争赢得崇高威望,他主持制宪为推动美国宪政制度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宣布独立11年后的1787年,来自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坐在了一起。……关于成立国家政府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我们不联合起来,就会被欧洲列强所摧毁,我们需要一个中央政府。……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

——据《大国崛起·美国篇》整理

材料二:(1787年9月17日,制宪会议最后一天)主席起立,他说,他的处境限制了他,此前,对会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现在,或许有人依然认为,他应该缄口不言,不过,他禁不住表达他的愿望:应该采纳刚才的这个建议……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都提到过众议员人数太少,不足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他承认,他一直觉得,这是宪法中易于引起反对的部分之一;迟至此刻,他才支持这项修改意见,认为意义重大,看到它被采纳,会带来许多满意(麦迪逊注:主席介入制宪会议讨论,这是唯一的一次)。

——[美]詹姆斯·麦迪逊(制宪会议参与者)《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是基于何种考虑?代表们辩论的重心是什么?制宪会议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你是如何看待的?
(2)据材料二,指出身为会议主席的华盛顿为何在制宪会议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绪”?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品质?
4、英国广播公司在一次全球性的评选最伟大的英国人活动当中,牛顿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之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牛顿的一个朋友叙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在观察果园里的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时,受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暗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牛顿遇到许多非同寻常的技术难题。但是,他发明微积分,又采用法国人测量地球大小所得的新数值,并利用荷兰人惠更斯有关摆钟圆周运动的实验成果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他的计算,于1687年出版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宇宙万物似乎都是人的理性可以领会的。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689年,他被选为英国议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议会议员,他开始逐渐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并把兴趣转向政治和神学等问题。

——人民出版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09年版)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解决这一难题”的定律是什么?牛顿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这场科学革命“对思想界影响最深”的核心理念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牛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