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32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

1、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B .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 .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 . 世界市场的作用
2、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3、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体制改革 B . 一五计划实施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对外贸易扩大
4、下列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    )

①余粮征集制     ②粮食税     ③工业国有化     ④取消商品贸易

⑤允许自由贸易   ⑥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

A . ①③④⑥ B . ②③④⑥ C . ③④⑥ D . ①③⑤⑥
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 . 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 .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 .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D . 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下列关于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斯大林体制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 B .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 C . 此体制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D . 此体制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7、罗斯福新政的推行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美国摆脱了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②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8、罗斯福就任总统时,许多专家主张国家调节,实施财政赤字、举办公共工程等措施,出发点是(    )
A .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 . 扩大就业,缓解阶级矛盾 C . 发展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 维护金融资产阶级利益
9、下面对凯恩斯主义评价错误的是(    )
A . 其反危机理论主要是针对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 B . 对缓和经济危机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有促进作用 C . 是资本主义国家消除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有效方法 D . 对我国现今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积极的作用
10、凯恩斯所说的“看得见的手”是指(    )
A .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 . 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 C . 自由放任的政策 D . 企业的自身调整
11、下列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是(    )
A . 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 B . 扩大了消费 C . 缓和社会矛盾,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 . 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12、造成下图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运动最主要因素是(    )

 
刻舟求瓜

A . 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 . 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 . 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 . 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13、中共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    )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6、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的标志是(    )
A . 《罗马条约》签订 B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 C . 欧盟正式成立 D . 欧元正式启用
17、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的成立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直接表明了(    )
A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 .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 C . 世界经济格局多样化趋势加强 D .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8、在世界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的原因不包括(    )
A .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B .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 C . 基础差,技术、设备落后 D . 不能发挥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19、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B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C . 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 D .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
20、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困落后之苦,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    )
A . 取消国际不等价交换 B . 免除发展中国家外债 C .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 . 缩小各国间贫富差距

二、非选择题(共20分)(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三:2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比最贫穷的20个国家高出3倍。两者之间的差距比40年前增加了1倍。其中最贫穷的国家是埃塞俄比亚,人均年收入仅有100美元;最富有的国家是瑞士,人均年收入高达3.84万美元 该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而其中又有12亿人的每天生活费还不足1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哪些因素?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请你评述这观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黑龙江省哈32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