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总计60分。)(共30小题)
时间 |
1976年 |
1992年 |
2000年 |
2008年 |
2015年 |
比重 |
70% |
68% |
66% |
52.8% |
47% |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1题20分,32题10分,33题10分,总计40分。)(共3小题)
材料一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l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汀《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街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蒋介石成功出席开罗会议,并于会后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表明国际体系平等地接纳了中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
中外一些科学家科学探索案例
国籍 |
科学家 |
事迹 |
意大利 |
布鲁诺 |
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1592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
英国 |
哈利奥特 |
1609年借助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留下73页手稿记录,但因此视力受损,长期未能复原。 |
英国 |
法拉第 |
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实验,于1831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人类第一个发电机——圆盘发电机。 |
法国 |
居里夫人 |
1902年首次发现镭之后并未申请专利,她与丈夫坚持的理由是——“我们都认为获取经济利益违反了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 |
中国 |
钱学森 |
1955年放弃优厚的生活工作待遇,突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中国,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
材料提供了一些科学家的案例,蕴含了科学探索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启示。史论结合,言之成理,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
1913年底张謇出任农商总长,立即着手经济法制建设。他深知,想要快速顺利有效地进行经济法制建设,仅靠自己和农商部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上获得时任大总统袁世凯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下取得广大工商界的参与和拥护。对于国务院,张謇尽量利用机会宣示和解释自己制定经济法规的设想和方案,以争取获得支持和同情。对于作为法律审核机构的参议院、众议院和法制局,张謇设法沟通,除了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已表示希望两院给予支持外,还在某些重要法规交付审议时,希望参政院和法制局视情况而简化审核程序,尽速审议通过。对于工商界,张謇尽量兼顾工商业习惯,吸收他们所提出的合理意见,如不能吸收则给予解释说服。
张謇在制定经济法规时较多地注意到了本国的经济状况,如《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就是根据清末资政院在全国各商会讨论和广泛的调查基础上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经农商部邀请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后币制定。其他经济法规的制定,也比较广泛地征求了工商界的意见。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