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年级:高考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共7小题)

1、某温度下,0.200mol•L1的HA溶液与0.200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微粒

 X

 Y

 Na+

 A

 浓度/(mol•L1

 8.00×104

 2.50×1010

 0.100

 9.92×102


A . 0.1mol•L1HA溶液的pH=1 B . 该温度下Kw=1.0×1014 C . 微粒X表示OH , Y表示H+      D . 混合溶液中:n(A)+n(X)=n(Na+
2、

某有机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子式为C11H9O3 B . 不能使溴水褪色 C .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 . 不能与Na0H溶液反应
3、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B . 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 C . 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 . 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l.6gCH4中含有共价键总数为0.4NA B . 常温常压下,2.24 L NO2气体中含有NO2分子数为0.1NA C . 1 L0.1mol•L1的醋酸中含有H离子数为0.1NA D . 铝热反应中1 molFe3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与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

 B

 将0.1mol•L1Na2CO3溶液滴入BaCl2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Na2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并保持不变

 BaCO3不能转化为BaSO4

 C

 向含有Fe2+的MgSO4溶液中,先加H2O2溶液,然后再调溶液的pH约为5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被H2O2氧化为Fe3+

 D

 将Kl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庚烷,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生成的l2全部溶于庚烷中

A . A B . B C . C D . D
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M

R

Q

原子半径/(10﹣10m)

1.86

0.99

1.43

1.60

0.75

0.74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

+1

+7

+3

+2

+5

﹣﹣

最低负价

﹣﹣

﹣1

﹣﹣

﹣﹣

﹣3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由元素X和Q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 . X,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彼此反应 C . Y半径比Q2半径大 D . M(OH)2的碱性比XOH的碱性弱
7、

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中,电极I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子流向:电极Ⅳ→(A) →电极I B .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2H2O-4e-=4H++O2 C . 电极Ⅱ的质量减少,电极Ⅲ的质量增加 D . 三个烧杯中的SO42浓度都始终保持不变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共3小题)

1、

制备纯净的液态无水四氯化锡(SnCl4易挥发形成气体,极易发生水解)的反应为:Sn+2Cl2 SnCl4 , Sn也可与HCl反应生成SnCl2 , 已知:

物质

 摩尔质量/(g•mol1

 熔点/℃

 沸点/℃

 Sn

 119

 232

 2260

 SnCl2

 190

 246.8

 623

 SnCl4

 261

﹣30.2

 114.1

 MnO2

 87

 535(分解)

某同学设计的相关实验装置图如图:

(1)A中浓盐酸与B中物质进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D中的试剂为      ,目的是       .

(3)G中冷却水的进水位置为      (填字母).

(4)为避免E中副反应的发生,对装置需要改进的措施是      

(5)K中固体物质的作用为      

(6)当要结束实验时,不能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①关闭A的活塞 ②停止F的加热 ③停止G的通水.

(7)若将B中的固体换成      ,并将除A和B以外的器皿去掉,反应可制备SnCl2

(8)实验结束后,若得到的SnCl4为13.05g,至少消耗       g MnO2 . 为了避免尾气污染,需要改进的措施是       .

2、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是由Na2CO3﹣与H2O2复合而形成的一种固体放氧剂,可用于洗涤、纺织、医药、卫生等领域.工业上常以过碳酸钠产品中活性氧含量([O]%= ×100)来衡量其优劣,13%以上为优等品.一种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碳酸钠受热易分解,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稳定剂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

①下列试剂中,可能用作“稳定剂”的是      (填字母).a.MnO2b.KI  c.Na2SiO3d.FeCl3

②反应温度对产品产率(y%)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要使产品达到优等品且产率超过90%合适的反应温度范围是      

③“结晶”时加入NaCl的目的是      ,其作用原理是      

(3)“母液”中可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是      

(4)产品中活性氧含量的测定方法:称量0.1600g样品,在250mL锥形瓶中用100mL 0.5mol•L1硫酸溶解完全,立即用0.02000mol•L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三次,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6.56mLo另外,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按照上述过程进行空白实验,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24mL.

①过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物除硫酸钠和水外,还有      

②测定时,若用工业盐酸代替硫酸,分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      

③该样品的活性氧含量为      %,表明该样品      (填“是”或“不是”)

3、氮的氧化物(如NO2、NO4、N2O5等)应用很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

从N2O5可通过电解或臭氧氧化N2O4的方法制备.电解装置如图1所示(隔膜用于阻止水分子通过),其阳极反应式为       .

已知:2NO(g)+O2(g)═2NO2(g)△H1

NO(g)+O3(g)═NO2(g)+O2(g)△H2

2NO2(g)⇌N2O4(g)△H3

2N2O5(g)═4NO2(g)+O2(g)△H4

则反应N2O4(g)+O3(g)═N2O5(g)+O2(g)的△H=       .

(2)从N2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2N2O5(g)═4NO2(g)+O2(g).某温度下测得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min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c(N2O5)/mol/L

1.00

0.71

0.50

0.35

0.25

0.17

设反应开始时体系压强为P0 , 第2.00min时体系压强为p,则p:p0=       ;

1.00~3.00min内,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

从N2O4与NO2之间存在反应N2O4⇌2NO2(g).将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a(N2O4)]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

①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已知N2O4的起始压强p0为108kPa,列式计算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由图推测N2O4(g)⇌2NO2(g)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说明理由       ,若要提高N2O4转化率,除改变反应温度外,其他措施有       (要求写出两条).

③对于反应N2O4(g)⇌2NO2(g),在一定条件下N2O4与NO2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v(N2O4)=k1•p(N2O4),v(NO2)=k2[p(NO2)]2 . 其中,kl、k2是与反应及温度有关的常数.相应的速率一压强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kl、k2与平衡常数Kp的关系是kl=       ,在图标出的点中,指出能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点并说明理由       .

三、[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共1小题,满分15分)(共1小题)

1、

工业生产玻璃会产生大量的窑炉气(含SO2和氮氧化物等).为减少环境污染,某工厂生产玻璃与处理窑炉气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生产普通硅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       和石灰石。其中,石灰石参与的反应方程式是       。

(2)窑炉气中的SO2一部分来源于原料中添加剂Na2SO4的热分解,该反应方程式为       ;氮氧化物主要源于空气中N2与O2的反应,该类气体在高温下基本无色,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偏向红棕色,原因是       。

(3)“脱硫塔”中反应形成的灰分,除亚硫酸钠和氮的含氧酸盐外,主要还有       ;用于喷雾的火碱溶液应选用软化水配制,原因是       。

(4)在“脱硝装置”中,催化剂设计成蜂窝而韭平板状结构.原因是       。氧气在脱硝过程中的作用是       

(5)净化气的主要成分是       .

四、[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小题,满分15分)(共1小题)

1、

倍半硅氧烷在液晶显示、塑料阻燃、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氢基倍半硅氧烷的分子结构如图A所示,其加热分解产物中SiO2的晶胞结构如图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其中成对电子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2)图A分子中H的化合价为      ,Si原子采用      杂化,形成的极性共价键类型为      ;键的极性Si﹣H键      Si﹣O(填空“>”、“<”、“=”)

(3)图A分子结构中,一个硅原子被3个      元环共有,硅的配位数为      ,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4)氢基倍半硅氧烷为      晶体,SiO2      晶体;

(5)每个SiO2晶胞含有Si原子的个数为      ;已知SiO2晶体为面心立体结构,晶胞参为a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则SiO2晶体的密度为      g•cm3

五、[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1小题,满分0分)(共1小题)

1、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奖.由青蒿素合成系列衍生物(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如图所示)的路线如下:

已知氢化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4 .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2)反应①中,NaBH4的作用是         

(2)
A . 氧化剂 B . 还原剂 C . 催化剂 D . 溶剂
(3)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为       .

(4)青蒿琥酯能够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4)
A . 酯化化反应 B . 水解反应 C . 还原反应 D . 加聚反应
(5)参照H2Q的表示方式,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6)

从双氢青蒿素(H2Q)出发,可通过多步反应合成出有机物E.合成过程中,有机原料除H2Q、 外,还需含苯环的二羟基化合物P,其结构简式为        .化合物S是P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结构含有苯环,有4种不同类型的氢,且个数比为3:2:2:1,写出S的一种结构简式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广东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