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1mol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体,放出39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 C(s)+O2(g)→CO2(g)+393kJ B . C + O2→ CO2+393kJ C . C (s) + O2 (g)→CO2 (g)-393kJ D . C (s) +1/2O2 (g) → CO(g) +393kJ
2、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A . B . C . D .
3、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 . 反应物能量比生成物能量低的反应 C .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 D .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
4、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2S(g)+ O2(g)=SO2(g)+H2O(g) △H1

②2H2S(g)+SO2(g)= S2(g)+2H2O(g) △H2

③H2S(g)+ O2(g)=S(g)+H2O(g) △H3

④2S(g) =S2(g) △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 △H4=2/3(△H1+△H2-3△H3 B . △H4=2/3(3△H3-△H1-△H2 C . △H4=3/2(△H1+△H2-3△H3 D . △H4=3/2(△H1-△H2-3△H3
5、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工作地重点之一,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是当务之急。下列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 提升电解水法提供氢能的技术 B . 开发将生物质转变成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的技术 C . 研制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 D . 开发太阳能路灯代替传统路灯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ΔH=-393.5 kJ·mol-1;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 现有0.2 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气、固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 1∶1 B . 1∶2 C . 2∶3 D . 3∶2
8、下列选项描述的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图片_x0020_2083635970

图片_x0020_567841939

图片_x0020_418087532

图片_x0020_1296781073

A.蜡烛燃烧

B.光合作用

C.手机电池工作

D.太阳能板充电

A . A   B . B   C . C   D . D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2(g)  SO3(g)  Δ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 196.64kJ B . 小于98.32kJ C . 小于196.64kJ D . 大于196.64kJ
10、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激光2H2O 2H2↑+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B . 该反应中水分解会释放能量 C . 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 . 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1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B .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1 C . 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1 D . 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 kJ·mol﹣1
12、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不变 C .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 ΔH=ΔH1+ΔH2
1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l )△H=-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 ,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H1>△H2>△H3 B . △H1<△H2<△H3 C . △H1>△H2=△H3 D . △H1=△H2<△H3
14、2mol金属钠和1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H2>0;△H5<0 B . △H2+△H3+△H4<△H1 C . 在相同条件下,2K(g)→2K+(g)的△H3’<△H3 D . NaCl(g) →NaCl(s)的过程中有离子键形成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科学家Hess G.H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之后认为,只要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确定,则化学反应的△H便是定值,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有名的“Hess定律”.

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H=a 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H=b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H=c kJ•mol1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      

2、CH4的燃烧热为893 kJ·mol-1 , 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H2(g)+ O2(g)=H2O(l)         ΔH =-285kJ/mol

② H2(g)+ O2(g)=H2O(g)       ΔH =-241.8kJ/mol

③ C(s)+ O2(g)=CO(g)        ΔH =-110.4 kJ/mol

④ C(s)+ O2(g)=CO2(g)         ΔH =-393.5 kJ/mol

回答下列各问: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2)C的燃烧热为      
(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少大气中的CO2。为使CO2液化,可采取的措施      

a 减压、升温                b 增压、降温

c 减压、降温                d 增压、升温

2、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大烧杯上如果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4)若两溶液的密度都是1g/mL,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   ①3.2℃   ②2.2℃   ③3.0℃写出表示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专题18: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