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8 有机实验综合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 该有机物分子中C、H、O的个数比为1∶2∶3 B . 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 C . 有机物中必定含氧 D . 无法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2、“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2

A . a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酯化反应,原理是乙酸脱去羟基、乙醇脱氢 B . b试管中所盛的试剂是NaOH C . 反应后b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分层,产物在上层 D . 试管b中的导管要在液面的稍上方,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检验乙炔发生加成反应:将电石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B . 提纯含少量苯酚的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 . 制备少量乙酸乙酯: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用NaOH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 D . 验证有机物X是否含有醛基: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 mL有机物X,加热煮沸
4、现有三组液体混合物:①乙醇与水②汽油与水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 蒸馏、分液、萃取 B .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 蒸馏、萃取、分液
5、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A . 除去CO气体中的CO2    B .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 . 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 . 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6、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 甲烷 B . C . 乙烯 D . 乙酸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 . 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漏 C . 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 . 金属钠着火不可用水来灭火
8、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与使用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名称

250 mL容量瓶

分液漏斗

酸式滴定管

冷凝管

图形

用途与使用操作

配制1.0 mol·L-1NaCl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则配得的溶液浓度小于1.0 mol·L-1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碘层需从上口放出

可用于量取10.00mL Na2CO3溶液

蒸馏实验中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 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将6.0 g Na2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与5 mL浓硫酸形成混合溶液,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在E中收集90 ℃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 ℃馏分,产量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Na2Cr2O7溶液和浓硫酸添加的顺序为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D仪器的名称是,E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正丁醛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 ℃,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食盐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也时常见到食盐的身影。某小组同学用食盐水进行了以下两个化学实验,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试管内液面出现的白色固体是      
(2)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3)证明生成的卤代烃中含氯元素的方法:取试管中的油状液滴,用水充分洗涤,加碱促进水解,用HNO3和AgNO3溶液检验。用水洗涤的目的是      
3、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3)
A . B . C . D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定制备的产物是否为环己烯,环己烯分子中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7)实验中,若浓硫酸的使用量过多,会导致后果是(答一点即可)。经实验证明,可以用硫酸氢钠固体替代浓硫酸完成本实验,硫酸氢钠不溶于有机物,其优点是
4、B.[实验化学]

丙炔酸甲酯( CH≡C-COOCH3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沸点为103~105 ℃。实验室制备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应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14 g丙炔酸、50 mL甲醇和2 mL浓硫酸,搅拌,加热回流一段时间。

步骤2:蒸出过量的甲醇(装置见下图)。

步骤3:反应液冷却后,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5%Na2CO3溶液、水洗涤。分离出有机相。

步骤4:有机相经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得丙炔酸甲酯。


(1)步骤1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      
(2)步骤2中,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3)步骤3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      ;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名称为      
(4)步骤4中,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5、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相关物质的物理参数、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二苯基羟乙酮

212

133

344

1.310

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二苯基乙二酮

210

97

348

1.084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

图片_x0020_100024

图片_x0020_100025 +2FeCl3 图片_x0020_100026 +2FeCl2+2HCl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10mL冰醋酸、5.50g FeCl3固体、10mL水及少量碎瓷片,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12g二苯基羟乙酮,继续加热回流至二苯基羟乙酮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加水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得到1.80g产品。

重结晶过程如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实验中可采用薄层色谱跟踪反应进程,其原理和操作与纸上层析类同,通过观察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在实验条件下,只有二苯基羟乙酮和二苯基乙二酮能够产生斑点)判断样品中的成分。如图分别为加入二苯基羟乙酮后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

图片_x0020_100027

该实验条件下加热____后可认为反应结束。

(3)
A . 15min B . 30min C . 45min D . 60min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      (填步骤名称)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
(5)在重结晶过程中,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      
(6)不选择蒸馏的方法提纯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的原因是      
(7)本实验的产率是      %。(保留3位有效数字)
6、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图片_x0020_24739703

(1)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和1:1的硫酸。配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2)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示),产物在第层。
(4)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写出化学式)。
(5)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

(6)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口,其原因是:
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请回答问题,将所选方法的数字代号填在括号中:

(1)试管Ⅰ中盛有由2浓硫酸、3m乙醇、2mL冰醋酸组成的反应混合液,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①催化剂和吸水剂②脱水剂

(2)试管Ⅱ中的导管口为什么要在液面之上? 。

①防止倒吸②有利于气体导出

(3)和的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不定项) 。

①降低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②除去挥发出的乙酸;

③溶解挥发出的乙醇。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钠切去氧化层并用滤纸吸干煤油,在石棉网上微热至熔化后,立即用盛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其上方。现象是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       (填“高于”或“低于”)生成物的能量。
(2)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新制的氯水,振荡后静置,CCl4层变成紫红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
(3)光照下Cl2可与CH4反应,写出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为测定某烃A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对这种烃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该烃,使其充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装有CaCl2干燥管,干燥管增重7.2g;再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增重17.6g。

②经测定,该烃(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图片_x0020_100037

(1)0.1mol该烃A能与g溴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需mol溴蒸气完全取代;
(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B可通过加入强氧化剂为(任填一种)一步直接氧化为D。
(3)E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写出E的结构简式;合成E的反应类型;
(4)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②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③在实验室利用B和D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若用1molB和1molD充分反应,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原因是

(5)比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大14的酯有种结构。
3、葡萄是一种常见水果,可以生食或制作葡萄干,除此之外,葡萄还可用于酿酒。
(1)检验葡萄汁含有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其现象是
(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6H12O6(葡萄糖)=2+ 2 C2H5OH

(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会生成有香味的酯类,酯类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溶液。

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④若要分离出试管b中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字母)。

A.普通漏斗       B.分液漏斗        C.长颈漏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8 有机实验综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