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19小题)

1、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整理出来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钟鼎文 C . 小篆 D . 隶书
2、

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 . 燕、楚、齐、秦 B . 燕、齐、秦、楚 C . 齐、秦、楚、燕 D . 楚、燕、齐、秦
3、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4、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④①②③
5、“我来自元谋,你采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 . 北京市 B . 陕西省 C . 浙江省 D . 云南省
6、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 . 生活在长江流域 B . 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 . 种植粮食作物粟 D . 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7、如果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可信的史料来源是(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考古发掘 D . 学者推断
8、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9、殷墟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10、在学习了有关商朝、西周的史实后,细心的肖虎同学发现导致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因素是(  )

A . 诸侯的叛乱 B .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 . 奴隶起义 D . 少数民族内侵
1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 . 水利事业的发展 C .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 耕作技术的提高
1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3、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越王勾践 D . 楚庄王
14、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了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实际是运用了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15、

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

A . 涿鹿之战 B . 商汤灭夏 C . 武王伐纣 D . 国人暴动
16、“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大运河
17、假如你穿越时光,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B . 用圆形方孔钱买东西 C . 很多青壮劳力被征去修筑长城 D . 孩子们在朗诵《论语》
18、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

A . 太尉 B . 廷尉 C . 丞相 D . 御史大夫
19、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临洮﹣咸阳 B . 临洮一辽东 C . 陇西一辽东 D . 临洮一函谷关

二、判断题 (共6小题)

1、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

A . 正确 B . 错误
2、苏州的“苏”字古代写作“蘇”,表明这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早在七千年前这里就大量种植水稻。(       )

A . 正确 B . 错误
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

A . 正确 B . 错误
4、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 . 正确 B . 错误
5、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       )

A . 正确 B . 错误
6、巨鹿之战中,刘邦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 (共3小题)

1、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始祖”的是            

2、      是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3、      、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最初发生在      (古地名)。

四、材料解析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一郭沫若

(1)材料一是春秋时期哪位历史人物的言论?据材料一指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言论,据材料二指出他如何发展孔子的政治学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在思想界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遭受致命的打击”指的什么事件?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晌着我们。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仍然发挥着积极影响。当今社会,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李白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请列举一个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人物?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3)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秦王一统天下后在地方实现了什么制度?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川,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此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一项措施也有利于各地经济交流?

(2)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哪一条措施最直接导致了“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变法中哪一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呢?

(3)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其变革的思想源自诸子百家哪一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