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某化学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福尔马林、聚苯乙烯、油脂、生铁、铝热剂、肥皂均是混合物

②冰和干冰都是酸性氧化物,固体时是分子晶体

③小苏打、硬脂酸钠、BaSO4、 Al2O3都是强电解质

④CO2、NH3、SO2、H2S、Cl2都是非电解质

⑤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烟水晶、雾都是胶体

⑥苯酚、纯碱、胆矾和H2O2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⑥
2、室温下,下来事实不能说明NH3·H2O为弱电解质的是(   )
A . 0.1 mol·L-1NH3·H2O的pH小于13 B . 0.1 mol·L-1 NH4Cl溶液的pH小于7 C . 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0.1 mol·L-1 NaOH溶液和氨水,氨水的导电能力弱 D . 0.1 mol·L-1NH3·H2O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存在如图所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离子为Na+ , b离子为Cl- B . 此过程中溶解速率大于结晶速率 C . 再加入NaCl固体,溶质微粒浓度不变 D . 此过程可以说明NaCl的电离:NaCl⇌Na++Cl-
4、下表中物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HClO

非电解质

Al

A . A   B . B   C . C   D . D
5、室温下,导电能力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导电性随加水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电能力(   )

图片_x0020_1633926728

A . C点两溶液的pH相等 B . 曲线I表示的是醋酸的变化曲线 C . A点c(H+)比B点c(H+)小 D . 完全中和等体积A点、B点对应的溶液,消耗的n(NaOH)相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 溶液, 相等 B . 中和 和体积均相等的盐酸、 溶液,所需 的物质的量相同 C . 室温下 溶液和 溶液中, D . 浓度和体积都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 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
7、亚硝酸 是一种弱酸,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 的亚硝酸溶液,当其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 的浓度c为(   )
A . B . C . D .
8、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 . KOH B . H3PO4 C . SO3 D . CH3CHO
9、外加少量酸或碱而pH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 的缓冲体系,能消耗人体正常代谢产生的酸或碱,保持pH的稳定。已知人体血液在正常体温时,H2CO3的一级电离常数Ka1=1×10-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体血液存在缓冲作用可用平衡表示:H++HCO H2CO3 CO2+H2O B . 人体血液在酸中毒时,可注射少量NaHCO3溶液缓解 C . 代谢产生的H+与HCO 结合形成H2CO3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D . 某血液中c(HCO ):c(H2CO3) ≈ 20:1,则c(H+) ≈ 5×10-7mol/L
10、25℃时,c(H2C2O4)+c(HC2O )+c(C2O )=0.1mol·L-1的草酸溶液中,lgc(H2C2O4)、lgc(HC2O )和lgc(C2O )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曲线①代表lgc(H2C2O4),曲线③代表lgc(C2O ) B . lg[Ka2(H2C2O4)]=-4.3 C . pH=2.8时,c(HC2O )>0.01mol·L-1 D . pH由0变化至14过程中, 先增大后不变
1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相同温度下,用 试纸测 溶液和 溶液的

溶液试纸显蓝色;测 溶液的试纸显深蓝色

相同温度下

B

完全反应后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滴加 溶液

溶液不变红

反应后固体中可能含有

C

将湿润的淀粉- 试纸放入含有红棕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 ,具有氧化性

D

将少量 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 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已变质

A . A   B . B   C . C   D . D
1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 CO2 B . H2O C . HNO3 D . NaOH
13、常温下,向 的HA溶液中逐滴加入 的氨水,溶液的pH及导电能力变化趋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 . 溶液中的阳离子浓度总和关系是:b>c>a C . 常温下,HA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5 D . 氨水的电离常数小于HA的电离平衡常数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全部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HNO3 , 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25℃时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HC2O4溶液的pH值

NaHCO3溶液的pH更大

酸性:H2CO3<H2C2O4

C

其他条件不变,将H2(g) + I2(g) 2HI(g)的平衡体系的容器体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气体颜色变浅

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D

将氯气和甲烷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甲烷的氯代产物具有酸性

A . A   B . B   C . C   D . D
15、常温下,向20.00 mL 0.1 mol/L氨水中滴入0.1 mol/L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负对数[-lgc(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温下,Kb(NH3·H2O)的数量级约为10-5 B . R到N、N到Q所加盐酸体积相等 C . R、Q两点对应溶液不都是中性的 D . N点有:c(NH3·H2O) + c( ) = 0.05 mol/L
16、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 氨水 B . 醋酸铵 C . 氮气 D . 冰醋酸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运用电离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

电离常数(25℃)

碳酸

Ki1=4.3×10-7Ki2=5.6×10-11

次溴酸

Ki=2.4×10-9

A . HBrO+Na2CO3→NaBrO+NaHCO3 B . 2HBrO+Na2CO3→2NaBrO+H2O+CO2 C . HBrO+NaHCO3→NaBrO+H2O+CO2 D . NaBrO+CO2+H2O→NaHCO3+HBrO
2、在一定温度下,弱碱(CH3NH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NH2+H2O CH3NH +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B . 加入适量的CH3NH2溶液,电离常数K增大 C . 加水稀释,c(OH-)减小,Kw不变 D . 升高温度,c(CH3NH )增大
3、已知25℃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酸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常数

K=1.75×10-5

K1=4.4×10-7

K2=4.7×10-11

K=3.0×10-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ClO B . 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比次氯酸的导电能力强 C . 将少量C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CO D . CH3COOH和ClO-可以大量共存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以下有10种物质:①盐酸;②氨气;③铜;④食醋;⑤碳酸钠;⑥蔗糖;⑦烧碱;⑧二氧化碳;⑨硫酸;⑩硫酸钡。把符合条件的物质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位置。
(1)属于电解质的是: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能导电的是:
2、下列物质:①水 ② 稀硫酸 ③盐酸 ④烧碱 ⑤硝酸钾 ⑥酒精 ⑦碘酒  ⑧蔗糖  ⑨NH3

(用编号回答)其中属于

电解质的是:

非电解质的是:

强电解质的是

弱电解质的是

3、下列物质:①NaCl溶液②NaOH③H2SO4④Cu⑤CH3COOH ⑥CO2⑦乙醇。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属于弱电解质的有:能导电的物质有:
4、下面所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①氯化钾②乙醇③醋酸④氨气⑤蔗糖⑥硫化氢⑦硫酸氢钠⑧一水合氨⑨氯气⑩碳酸钡⑪铁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某小组以醋酸为例探究弱酸的性质。
(1)实验一: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c =       mol·L-1

编号

酸的种类

酸的浓度/mol·L-1

酸的体积/mL

镁条质量/g

醋酸

1.0

10

2.0

盐酸

C

10

2.0

②实验步骤:(a)检查装置(左图)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反应开始后,      (填写操作);

(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右图)。

③写出0~5min醋酸、盐酸分别与镁条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规律:      

(2)实验二:现有一瓶醋酸溶液,常温下测定其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设计实验方案,将待测物理量和对应的测定方法填写在下表中。

待测物理量

测定方法

      

量取25.00mL醋酸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装入      中,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

      

      

2、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同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图片_x0020_2050928632

(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2)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连;B连 (填写导管口字母)。
(3)若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则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是下列试剂中的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淀粉碘化钾溶液   

c.亚硫酸钠溶液   

d.氯化亚铁溶液

(4)丙装置的c瓶中盛放的试剂为,作用是
(5)为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了如下甲、乙两个实验方案: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a g,放入CuO后,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O的总质量为b g(假设CuO充分反应),实验完毕后:

甲方案:通过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Cu粉的总质量为c 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乙方案:通过精确测定U型管b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得到生成水的质量d g,进而确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请你分析并回答:方案所测结果更准确。若按合理方案测定的数据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不合理的方案会造成测定结果(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3、“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NaClO。实验小组制备消毒液,并利用其性质探索制备碘水的方法。

资料:i.HClO的电离常数为Ka=4.7×10-8

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3×10-7K2=5.6×10-11

ii.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IO3-+5I-+6H+=3I2+3H2O。

iii.碘单质能与I-反应:I2+I- I3-(I3-低浓度时显黄色,高浓度时为棕色)。

Ⅰ.制备消毒液(夹持装置略)

(1)制备NaClO消毒液的装置是(填C或D)。
(2)制备完成后,向C装置的溶液中添加NaOH、Na2SiO3等物质,得到与某品牌成分相同的消毒液,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NaOH的作用
(3)结合资料i,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Ⅱ.利用消毒液的性质探究碘水的制备方法

将某品牌“84消毒液”稀释10倍,各取100mL于三个烧杯中,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碘水:

方案

操作

现象

反应后加淀粉溶液

1

烧杯1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

溶液为橙黄色

……

2

烧杯2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再加入1mo/L盐酸10mL

溶液颜色快速加深,呈紫红色

变蓝

3

烧杯3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小于0.5g)

振荡后溶液保持无色

不变蓝

对比不同方案的实验现象,得出制取碘水的最佳方法要关注的因素是

(5)针对烧杯3“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蓝”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过量的NaClO将反应生成的I2氧化为IO3-

设计实验证实了假设1成立。NaClO氧化I2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是

假设2: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设计实验a证实了假设2成立,实验a的操作及现象是

(6)某小组检验烧杯3所得溶液中含IO3-:取烧杯3所得无色溶液少许,加入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发现溶液变蓝。该实验方案能否证明烧杯3所得溶液中存在IO3- , 说明理由
(7)预测烧杯1反应后加淀粉溶液的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说明预测依据
4、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1)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 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 , 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五、综合题(共3小题)

1、回答下列问题:
(1)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 + OH , 如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可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

a.适当升高温度          b.加入NH4Cl固体

c.通入NH3 d.加入少量浓盐酸

(2)常温下,有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适量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中的c(H)变化情况是:

醋酸溶液中c(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盐酸溶液中c(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加水稀释10倍后:醋酸溶液中的c(H盐酸溶液中的c(H)(填“>”、“=”或“<”)。

③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所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相比较:醋酸盐酸(填“>”、“=”或“<”)。

④使温度都升高20 ℃后,两溶液中c(H)比较:醋酸盐酸(填“>”、“=”或“<”)。

⑤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填字母,①代表盐酸,②代表醋酸溶液)。

图片_x0020_141988798

(3)将0.1 mol·L1的CH3COOH加水稀释,有关稀释后醋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电离程度增大                b.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多

c.溶液导电性增强              d.溶液中醋酸分子增多

2、25℃时,有0.01 mol•L-1的醋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2)达平衡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是(25℃时,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2. 25×10 -6)
3、CO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已知:

CH4(g)+2O2(g)=CO2(g)+2H2O(g) ΔH1=-802 kJ·mol-1

2CO(g)+O2(g)=2CO2(g) ΔH2=-566 kJ·mol-1

则反应 3CO2(g)+CH4(g)=4CO(g)+2H2O(g)的ΔH3=kJ·mol-1

(2)探究反应 CO2(g)+CH4(g)=2CO(g)+2H2(g)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CH4各1mol,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CO2(g)+CH4(g)=2CO(g)+2H2(g)的ΔH0(填“大于”或“小于”)。

②下列叙述能判断反应CO2(g)+CH4(g)=2CO(g)+2H2(g)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C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c(CO)和c(H2)的比值保持不变

D.断裂4mol C-H键的同时断裂2mol H-H键

③在压强为P1 , 温度为1000℃时,反应经5min达平衡,用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CO2)=;比较x点和y点的速率:xy(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压强p1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3)CO2可被 NaOH 溶液捕获,其所得溶液中c(HCO ):c(CO )=2:1,溶液pH=。(室温下,H2CO3的K1=4x10-7;K2=5x10-1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