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靖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两轻杆等长,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C ,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m一定时,θ越大,轻杆受力越小
B . 当m一定时,θ越小,滑块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C . 当θ一定时,M越大,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
D . 当θ一定时,M越小,可悬挂重物C的质量m越大
2、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
、
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
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 . 物体受到mg、
、f、
、
共5个力作用
C .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D . 物体受到斜面的作用力大小为mg






3、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 ,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 5m
B . 20m
C . 31.25m
D . 11.25m
4、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
C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
D . 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5、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粗糙墙面上,在竖直恒力F作用下A、B竖直向上运动(AB相对静止).物体A、B受到力的个数分别为:( )
A . 5、4
B . 4、3
C . 3、4
D . 3、5
6、如图所示,有5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 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则第2015个小球与2016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 )
A .
B .
C .
D .




7、如图所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 , 质量为m1 , m2的两个小物块,且m1>m2 , 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最短,则应使( )
A . K1在上,m1在上
B . K1在上,m2在上
C . K2在上,m1在上
D . K2在上,m2在上
8、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B物体上,三个物体仍然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的下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 . B的上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 . B的下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 . C的上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
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

A . 水平外力F增大
B . 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
C . 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D . B对A的作用力减小
2、如图所示,一光滑轻绳左端固定在竖直杆顶端,其右端系于一光滑圆环上,圆环套在光滑的矩形支架ABCD上。现将一物体以轻质光滑挂钩悬挂于轻绳之上,若使光滑圆环沿着ABCD方向在支架上缓慢地顺时针移动,圆环在A、B、C、D四点时,绳上的张力分别为Fa、Fb、Fc、Fd , 则( )
A . Fa<Fb
B . Fb>Fc
C . Fc=Fd
D . Fd>Fa
3、在H=30m高的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速度为v0=20m/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5 m时,球离开抛出点的时间可能为( )
A . 1s
B . 3s
C . 2+
D . 2+
s


4、如图所示,A、B两球用原长为
,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线悬于O点,A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且O、A间的距离也为L,OAB恰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原长相同但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A、B间的距离变为
,则( )


A . 绳子OB所受的拉力不变
B . 弹簧产生的弹力变大
C .
D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的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 (1)
A . a的原长比b长
B . 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C . 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D . 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实验图象最后出现曲线是因为.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图乙显示的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数值;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理论值是否会发生变化?答(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3)
A . 理想实验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物理模型法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
A . 两个分力的值稍大一些较好,便于减小作图误差
B . 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大越好,同时在实验中应注意弹簧测力计与细线应始终平行纸板但不与纸面接触
C . 两分力的夹角应取90°较好,便于之后运算中采用勾股定理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D . 在同一实验中,两次实验操作O点的位置不能变动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当斜面倾角为30°时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保持斜面倾角为30°,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增大斜面倾角,当倾角超过某一临界角θ0 时,则不论水平恒力F多大,都不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恒力F的大小;
(3)这一临界角θ0的大小.
2、如图所示,A、B两球(均为质点),初始时均静止于地面上,现AB间隔Δt=1s分别先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均为v0=40m/s.
求:
(1)A、B两球何时相遇(g=10m/s2);
(2)A、B两球相遇时的离地高度.
3、如图a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ACB=30°;图b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成30°,轻杆的G点用另一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g取10m/s2 , 求:
(1)细绳AC段的张力FAC与细绳EG的张力FEG之比;
(2)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
4、一根轻质大弹簧内套一根轻质小弹簧,小弹簧比大弹簧长0.2m,它们的一端齐平并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保持自由状态,如图甲所示,当压缩此组合弹簧时,测得的力与压缩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1(小弹簧)和k2(大弹簧)分别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