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七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小题)
1、“火龙线”是广州的一条比较成熟的徒步线路,2019年10月7日(重阳节)上午7:00,某徒步爱好者准时出发,路线为:以火炉山脚为起点,途经广汕二路、凤凰山顶、采石场,终点到达龙眼洞森林公园,全程27km,用时9h。文中,“上午7:00”、“27km”分别表示( )
A . 时刻、位移
B . 时间、位移
C . 时间、路程
D . 时刻、路程
2、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设计了“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位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胡克
C . 伽利略
D . 亚里士多德
3、如图,小明用手水平托着质量为m的苹果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苹果与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苹果受三个力作用
B . 手对苹果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 . 手对苹果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D . 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电梯,其顶部挂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9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2)( )
A . 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
B . 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
C . 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9m/s2
D . 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9m/s2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高中阶段我们接触的很多物理量既要考虑其大小又要考虑其方向,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有( )
A . 力
B . 位移
C . 时间
D . 加速度
2、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连续传承五千年的文化,“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富含哲理,如图表示“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的位移时间图像(s-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兔子比乌龟早出发
B . 乌龟一直在做匀加速运动
C . 在0
t3时间内乌龟运动的位移大
D . 乌龟和兔子分别在t1和t2时刻相遇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合力可能小于分力
B .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 . 力的单位牛顿(N)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4、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
B . 三个物体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C . B,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 B,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_______。 (1)
A . 类比法
B . 控制变量法
C . 等效替代法
D . 理想实验法
(2)实验中小车质量应沙和沙桶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
(3)该同学实验中打出如图2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量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
,
,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的总质量,测得沙和沙桶的总重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 0.15 | 0.30 | 0.48 | 0.62 | 0.74 |
| 0.05 | 0.16 | 0.30 | 0.40 | 0.49 |
①根据测得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a-F图像。
②根据上图3可知a-F图像未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未平衡摩擦力 B.平衡摩擦力过度 C.小车质量太小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广东省内很多城市正在进行“创文”活动,交警部门要求汽车在斑马线前停车让人。有一辆以36km/h匀速行驶的汽车,已知该车刹车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 , 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2s,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当车头离斑马线15m时,驾驶员看到斑马线上有行人时开始急刹车,请通过计算说明该驾驶员是否能在斑马线前停车?
2、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2kg的物体置于水平桌面,对物体施以水平拉力F,当做用时间为t1=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2 , 求:
(1)第1s内和第2s内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和拉力F的大小。
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倾角为30°,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轻绳一端通过两个滑轮与物块A相连,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轻绳与滑轮的摩擦及滑轮的质量。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m,连接物块A的轻绳与斜面平行,挂上物块B后,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90°,物块A、B都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30°=
,cos30°=
,sin45°=
,cos45°=
。





(1)若挂上物块B后,物块A恰好不受摩擦力作用,求轻绳的拉力F拉的大小;
(2)若物块B的质量为
m,求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为保持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求物块B的质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