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四中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 .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 . 弹力是接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弹力 D . 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2、ab为一圆周的直径,一物体先由a点沿圆周运动到b点,再由b点沿另一半圆周回到a点.在这两个运动过程中,物体运动的(   )
A . 位移和路程都相同 B . 位移和路程都不相同 C . 位移相同,路程不相同 D . 位移不相同,路程相同
3、两个共点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力的方向可以任意调节,其中一个力为20N,另一个力是F,它们的合力是50N,则F的大小不可能的是(   )
A . 20N B . 30N C . 40N D . 50N
4、中国飞人刘翔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如愿摘金,完美实现了王者归来,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刘翔在110米中点的速度一定等于8.2m/s B . 刘翔在13秒34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等于8.2m/s C . 刘翔在110米终点的速度一定等于8.2m/s D . 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是8.2m/s
5、舰载机通过弹射系统获得初速度,再利用自身发动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进而飞离航空母舰 某型号的舰载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起飞所需的速度为 ,跑道长只有 为了使飞机能正常起飞,弹射系统使飞机获得的初速度至少为   
A . B . C . D .
6、北京地下铁道某电气列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快进站时司机刹车使列车做匀减速直至停住。加速度大小为0.5m/s2。那么从刹车开始经30s列车通过的位移大小是(   )
A . 135m B . 144m C . 180m D . 360m
7、如图,小球用细绳系住,绳另一端固定于O 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N逐渐减小,T逐渐增大 B . N逐渐减小,T逐渐减小 C . N逐渐增大,T先增大后减小 D . N逐渐增大,T先减小后增大

二、多选题(共7小题)

1、质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t2=2t1 , 则(  )

A . 质点一直沿正向运动 B . 质点在某个位置附近来回运动 C . 在0~t2时间段内,质点在t1时刻的速度最大 D . 在0~t2时间段内,质点在t2时刻的速度最大
2、下列“画阴影”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接触面光滑 B . 光滑斜面 C . 物体冲上粗糙斜面 D . 一起向右匀速
3、下列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 .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D .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4、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 t=0时刻,甲、乙相距250 m B . 乙运动后,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乙运动后,甲、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 t=3 s时,甲、乙相遇
5、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与物体只受重力时不同。在一次实验中,测得物体的v—t图像如下图,根据图像中所给出的信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上升阶段的加速度比下落阶段的加速度大 B .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96m C . 物体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时间比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短 D . 物体落回抛出点的速度比抛出时的初速度小
6、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m,二者用细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A静止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B悬挂着,且斜面上方的细绳与斜面平行。若将斜面倾角θ缓慢增大到45°,物体A仍保持静止,不计滑轮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可能增大 B . 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一定减小 C . 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可能增大 D . 物体A受斜面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下,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   )

 

A .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B . 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C . 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 . 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如图,重500N的人站在重为100N的木板P上,人拉动绳子使人和木板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擦不计,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则此时人的拉力是N。

图片_x0020_100012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毫米刻度尺放置在弹簧的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长度,然后在弹簧下端依次挂1、2、3、4、5个钩码,测出弹簧相应的总长度。每只钩码的质量都是10g。实验数据见下表。(g取10N/kg)

图片_x0020_1280915731

钩码质量m/g

0

10

20

30

40

50

弹簧总长度l/cm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弹力大小F/N

0

0.1

0.2

0.3

0.4

0.5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1)
A . 悬吊钩码时,应在钩码静止后再读数 B . 应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C . 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 D . 在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并测出其长度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在图2所在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l之间的关系图像。请补充图中缺失的数据点,并作出F—l图像;根据图像可以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图片_x0020_1458059729

(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 (3)
A . a的原长比b的短 B . 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C . 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D . 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并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

(1)关于本实验的原理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1)
A . 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 B . 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 C . 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 D . 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
(2)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计数点A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cm;
(3)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B、C、D、E这四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A点处小车的速度vA=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A

B

C

D

E

t/s

0.1

0.2

0.3

0.4

0.5

v/(m·s-1

 

0.781

0.980

1.18

1.38

(4)现己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v—t图像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m/s;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五、解答题(共4小题)

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 , 物体运动2s内通过的位移为12m,求:
(1)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2)第3s内位移的大小。
2、质量为m=11.0kg的木块在水平拉力F=55N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1)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
(2)如图所示,若以水平面的夹角θ=37°的力F'拉木块,木块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求F'的大小。(g=10N/kg,cos37°=0.8,sin37°=0.6)。
3、A、B两车在平直马路上同向行驶,当它们相遇时开始计时,此后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为:xA=(3t+t2)m,xB=(9t-2t2)m。
(1)分析A车做什么运动;
(2)求A、B再次相遇的时间和地点;
(3)分别写出A、B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
(4)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A、B运动的v—t图像,并标出相关的数据和单位。
4、用两根长度均为l的细线系住小球A、B,小球质量mA=60g,mB=30g。若分别在A球上加水平向左的力F1 , 在b球上加水平向右的力F2 , 其中F1=1.6N,F2=0.4N,如图所示。再次达到平衡后,求:(g取10N/kg)

(1)绳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及张力大小;
(2)绳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及张力大小;
(3)小球B到悬点O的距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西城区四中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