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加速度恒定,在第7s内的初速度是2.6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
B .
C .
D .




2、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的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
A . 1:4
B . 2:1
C . 1:2
D . 4:1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B . 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C .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 . 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小球沿斜面从A位置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A位置开始计时,连续相等时间t内记录到小球位置如图,d1、d2、d3分别为位置B、C、D到A的距离。则( )
A .
B . 小球在B时的速度为
C . 小球在C时的速度为
D .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




5、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8s汽车通过的位移为( )


A . 50m
B . 32m
C . 288m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在6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 乙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6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 两物体在1s末和4s末相遇
D . 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7、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A . t=0时,A在B后面
B . B质点在t2秒末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 . 在0~t1时间内B的运动加速度比A小
D . A质点在0~t1做加速运动,之后做匀速运动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s末的速度为2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前10s内通过的位移为20m
B . 每秒速度变化0.2m/s
C . 第10s内的位移为2m
D . 10s内平均速度为1m/s
2、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足够长),加速度恒定。前4s内位移是1.6m,随后4s内位移是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6m/s
B .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C . 物体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8m
D . 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总共需时8s
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 . 无论s0 , s1 , s2具有什么数量关系,两车都一定会相遇
B . 若s0<s1 , 两车相遇2次
C . 若s0=s1 , 两车相遇1次
D . 若s0=s2 , 两车相遇1次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的电压是V。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s打一个点。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填靠近或远离)打点计时器。
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Hz)
(1)实验时下面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A、释放纸带
B、打开打点计时器
A、释放纸带
B、打开打点计时器
(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填左或右)端。
(3)图乙中是连续的几个计时点,每个计时点到0点的距离d如下表所示:
计时点 |
0 |
1 |
2 |
3 |
4 |
5 |
6 |
距离d/cm |
0 |
6.00 |
12.50 |
19.30 |
26.50 |
34.10 |
42.10 |
根据这些数据可求出第3计时点的速度为m/s,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m/s2(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直线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2、如图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5m高的平房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用Δt=0.1s的时间通过一个窗口,窗口的高度为0.5m,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问:
(1)雨滴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雨滴落地前最后0.5s内的位移大小;
(3)雨滴从屋檐到窗的上边框需要多少时间?
3、甲车以3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1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