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如图所示.其中双臂用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2、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时甲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 0~3s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C . 0~2.5s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 0~3s内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3、如图所示,当对重为G的物块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的推力时,物块恰好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的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物块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
B .
C .
D .




4、2021年3月19日,南京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将开赛,关于各项体育比赛对运动员动作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跳高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惯性,以便跳得更高
B . 跳马运动员在越马过程中,做空翻动作时处于平衡状态
C . 跳水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减速上升
D .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5、2020年5月5日,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火箭全长约53.7m,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起飞质量约849t,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t,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在这则新闻中涉及了质量、长度和时间及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
B . 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是N、m、s
C .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三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 . kg、m/s、N是国际单位的导出单位
6、某列车离开车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前1 s内的位移为10 m,前2 s内的位移为25 m,则前3秒内的位移为 ( )
A . 40 m
B . 45 m
C . 50 m
D . 55 m
7、物体质量为2kg,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同时受到大小为2N和5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 )
A . 0
B . 2m/s2
C . 4m/s2
D . 5m/s2
8、玩太空梭(俗称跳楼机),会比过山车更加惊险刺激,质量为60kg的游客在某公园游乐场玩太空梭,人坐在其中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50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做自由落体运动2s后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14m高处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则该游客在匀减速阶段运动的时间和在匀减速阶段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分别为( )
A . 2.4s;1350N
B . 2.4s;2700N
C . 1.6s;1350N
D . 1.6s;2700N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由同一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则在
内( )

A . 4s末两质点相距最远
B . 两质点始终同向运动
C . 2s末两质点相遇
D . 两质点平均速度相等
2、如图所示,直升机沿着水平方向向前飞行时,旋翼平面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旋翼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作用力F与机翼平面垂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飞机的重力G= F
B . 飞机的重力G= Fcos θ
C . 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sin θ
D . 飞机水平前进的动力为Ftan θ
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B端固定,OB始终保持水平,A端水平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对OA绳拉力减小
B . 对OA绳拉力增大
C . 对OB绳拉力增大
D . 对OC绳拉力增大
4、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B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与A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瞬间,下列结果正确的是(g取
)( )

A . A加速度的大小为零
B . B加速度的大小为
C .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40 N
D . A,B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8 N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装置完成实验。
(1)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与橡皮条
的夹角
和结点O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b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A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 .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橡皮条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 .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 .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E .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3)如图乙和丙所示是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填“乙”或“丙”,
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2、某同学设计了用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小车上固定宽度为L的遮光片,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相距为d的轨道上,释放小车,传感器记录下小车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分别是△t1、△t2 , 可以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用题中的符号L、d、△t1、△t2表示)。
(2)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法(填物理方法),应保持不变,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研究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规律。
(3)如图乙所示,实验得到的图像不过原点表明实验之前缺少的一个必要操作是。
(4)由图像可以计算出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5)随着所挂钩码数量增加,拉力F越来越大,图线不断延伸,后半段将要发生弯曲,请预测图线将向(填“横轴”或“纵轴”)一侧弯曲。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物A、B用一轻绳相连,A放在倾角
的斜面上,B竖直悬挂并保持静止,连接A与滑轮的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A的质量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求物块B的质量
的取值范围。(
,
)






2、如图为“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时的场景若返回舱距地面1.2m时,速度已减至9m/s,这时返回舱的发动机开始向下喷气,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且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恰好为0。求:
(1)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最后减速阶段所用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正以恒定的速度v=4m/s顺时针转动,主动轮、从动轮的大小可忽略不计,现在其底端A处有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0=12m/s沿斜面方向冲上传送带,物块到传送带顶端的速度恰好为零(物块不下滑),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
(1)求物体与传送带等速前、后的加速度及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x;
(2)如果物块可以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试求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