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 酒精燃烧 B . 水结成冰 C . 食物腐败变质 D . 农家肥腐熟
2、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密度低 B . 耐磨损 C . 导电性差 D . 抗氧化性强
3、下列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4、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 门捷列夫   B . 拉瓦锡   C . 达尔文   D . 牛顿
5、为了保护大气:2011年11月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
A . 二氧化氮 B . 一氧化碳 C . PM2.5 D . 臭氧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胆矾固体   B . 滴加液体   C . 熄灭酒精灯   D . 称量食盐
7、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是(   )
A . 公路上大雾弥漫 B . 湖面上柳絮飘扬 C . 花棚里香气扑鼻 D . 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8、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B . 一般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C .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 .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已洗干净
9、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肥皂水鉴别软水与硬水 B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氢气 C . 观察颜色鉴别硫粉与红磷 D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10、如图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a、b两物质分别是(   )
A . a是红磷,b是铜 B . a是红磷,b是汞 C . a是木炭,b是铜 D . a是木炭,b是汞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 .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 . 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2、有关“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 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 D .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 .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D .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4、下列关于2H2+O2 2H2O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B . 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C . 参加反应的氢气与生成的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 参加反应的氢气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比是2:1
15、“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13O2 8CO2+10H2O.燃料X的化学式为(   )
A . C2H5OH B . C4H10O C . CH3OH D . C4H10
16、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在糖果制造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B . 葡萄糖中含有6个氧原子 C . 葡萄糖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 . 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17、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 .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a、b管内气体的质量比为8:1 D .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a、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8、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Ⅰ类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B . Ⅰ、Ⅱ类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 . 硫、磷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D .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19、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筒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0、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 B .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 . 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

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氮元素      
(2)三个氢原子      
(3)2个钠离子      
(4)两个氢氧根离子      
(5)4SO42      
(6)氧化镁      
(7)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2、在初中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部分微粒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有      (填序号)

①分子②电子③原子④中子⑤原子核⑥阴离子⑦阳离子⑧质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有的物质由      构成,如水、氮气;有的物质由      构成,如汞、氦气;有的物质由      构成,如氯化钠.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      (填物质分类)
(2)空气成分中可做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      
(3)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      
4、每天饮用牛奶可补充人们对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1)牛奶中的钙主要以磷酸钙(化学式为[Ca3(PO42])的形式存在,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磷酸钙中钙、磷、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5、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三、实验与探究(共5小题)

1、根据实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上述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      ,③      

(2)上述四个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3)指出实验①的不足之处      
(4)实验②中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      时,将铁丝伸入瓶内.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5)实验③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时,为了使木炭与瓶内的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坩埚钳夹持着红热的木炭插入集气瓶内的具体操作是:      
2、观察如图几种净水装置或净水方法,并比较净水程度,回答相关问题.

(1)图①中的烧瓶加热需垫      ,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2)上述净水方法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填序号)
(3)图③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若所得滤液浑浊,应进行的操作是      
(4)图④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      
3、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镁条(足量)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当燃烧停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液面以上容积的70%,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3)资料:镁条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其中氮元素化合价﹣3),反应生成的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本实验说明镁条一定与氮气发生了反应,依据是      
4、甲、乙、丙三位同学利用实验(如图所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③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2)反应后,乙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丙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如图中的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甲组用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此实验中判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      .此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有下列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⑦连接仪器.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②⑦③①④⑤⑥B⑦②③①④⑥⑤C③④①⑦②⑤⑥D⑦③②①④⑥⑤

此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导致试管炸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正确操作      

(4)丙组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此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结束时,丙组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二: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三: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分解都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二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是实验方法是      

(6)【拓展探究】实验发现,只加热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则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高锰酸钾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四、计算(共1小题)

1、某车间需要640g氧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同时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