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九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几十年来,中国流行音乐__________,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国传统音乐也在焕发新的生机。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中国音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音乐创作空前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优秀人才__________。四十年间,久唱不衰的老歌,新歌也层出不穷,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另外,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影视金曲广为传唱,为音乐文化抹上了一笔绚丽的色彩;二是优秀戏歌、民族歌曲受到追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音乐的精品化、经典化之路,既要立足传统,又要__________,做到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现阶段,继承与创新传统音乐,首先应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进入高科技时代,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实现音乐的文化解说和文化的音乐阐释,可以收到__________的效果。其次,复兴传统音乐离不开教育的积极推动。从娃娃抓起,构建一个完整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希望将来在基础教育、学位教育当中,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比重。最后,应立足实际,妥善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立的一个人,不会产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产生礼的要求和行为。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孟子指出,“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规范。
所谓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和“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面貌就会不那么好看。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情感,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孔子十分重视敬在礼的行为中的意义,他从人与禽兽之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弟子子路的回忆,“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甚至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在各种礼仪中,敬的情感最为重要,而国君的婚礼又是最能体现敬的情感。国君迎娶新娘,既是爱慕,又是敬重,把这种爱与敬的情感推而广之,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所谓辞让,亦称退让,“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辞让是与恭敬紧密相连的德行,其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为“三揖三让”。“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三揖”是凡入门,将右曲揖、北面揖、当碑揖。“三让”是凡升阶,宾主尊卑相同时,一同升阶;宾主尊卑不同时,则尊者先升。“三揖”作为迎送规定,有利于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三让”并不改变主客体的实质行为,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该先升阶的人还是先升阶,其意义在于给对方以被尊重的心理感受,宾主正是在辞让中体现出教养与风度的。孔子认为辞让既是君子尊礼的表现,又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引。其争也君子”。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彼此作揖谦让,然后登堂比射。射毕,走下堂来,彼此作揖,胜者罚负者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无论赢者还是输者,辞让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真是令人意往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能够使弱者、居下者、失利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认同。
(摘编自夏海《浅论儒家之礼》)
材料一:
诗词与音乐的碰撞,抑扬顿挫与绕梁三日的结合,《经典咏流传》的目的是经典永流传。这档探索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节目给诗词带来了不一样的演绎与解读。经典诗词的传承不应该只存在于语文课本中,更不应该只存在于老师逐字逐句的解释之中。每首诗词都有自身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僵硬的讲解会破坏这份美感。诗和歌的结合,是回归也是创新,这种结合赋予了传统诗词文化一种新的传承形式。
“寓教于乐”是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教”是目的,而“乐”是手段,经典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寓教于多种形式。传统文化有时离我们很远,远到反复朗读背诵,逐字逐句分析也觉得生僻晦涩,难以理解。传统文化有时又离我们很近,近到在一次游戏、一次欣赏风景或者是一次参观博物馆时就可以脱口而出。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与书本中,一些新颖独特的形式反而可以赋予文化新的生机,也更能唤起学生的兴趣。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看似毫无关联的文章和音乐,恰恰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索。正如贺拉斯所言:“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缺乏独特的魅力,而新颖独到的形式则可以让这种魅力大放异彩,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乐意去探索经典文化。新颖的形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与今的碰撞。可以激荡出耀眼的火花,赋予它新的活力。
(摘编自吴一鸣《创新传承的形式》《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材料二: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经过历史积淀的经典戏曲,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殿堂里占有重要一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丰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地处东府的渭南,戏曲剧目繁多,素有“戏窝子”的美誉,秦腔、碗碗腔等剧种在此十分流行。当年一部《梁秋燕》,可谓轰动一时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坊间有言:“看了《梁秋燕》, 三天不吃饭。”足见《梁秋燕》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如今,临渭区为学生们编排了《梁秋燕》《花木兰》《十二把镰刀》等经典传统戏曲,并组织专家编撰戏曲教材,同时成立校园戏曲兴趣班、戏剧社团,开展中小学生戏曲大赛,这就为普及戏曲艺术课程,实现“戏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戏曲进校园,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加艺术细胞、加强艺术修养,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作为美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既能启迪思维,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为中小学生“减负”助力。
(摘编自雷钟哲《传承传统文化要跟上时代步伐》《陕西日报》2018年11月21日)
材料三: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四青年节前夕,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到刘明华教授到校举办“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讲座,并指导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有关工作。
据了解,本次讲座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五个系列活动之一”。该学院已经连续五年举办“五个‘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每年以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为主题,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
活动现场,刘明华教授从国学热的背景、国学的内涵、从大师风骨看文化自信三个角度,为大学生们解读了2017年发布的“两办国学传承18条”,指出在这两个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国学吸引,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学的内涵就是传统文化,形式以文言为主,内容为经史子集,学科属于文史哲,中心内容是儒释道。他向大家介绍了以对繁体字的坚持表达文化自信的吴宓、被誉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两位国学大师的事迹,告诉同学们风骨源自文化的力量,鼓励大学生为实现文化强国而努力。
(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华龙网2018年5月3日)
石魂
杨建
①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砣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②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
③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桨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④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蔑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⑤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⑥六爷从此就再没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越来越觉得请他的东家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⑦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
⑧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⑨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⑩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⑪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⑫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⑬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尚未完成的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有删改)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阳裕,字士伦,右北平无终人也。少孤,兄弟皆早亡,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 , 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刺史和演辟为主簿。王浚领州,转治中从事,忌而不能任。
石勒既克蓟城,问枣嵩曰:“幽州人士,谁最可者?”嵩曰:“燕国刘翰,德素长者。北平阳裕,干事之才。”勒曰:“若如君言,王公何以不任?”嵩曰:“王公由不能任,所以为明公擒也。”勒方任之,裕乃微服潜遁。时鲜卑单于段眷为晋骠骑大将军、辽西公,雅好人物,虚心延裕,裕乃应之,甚见尊重。
段辽与皝相攻,裕谏曰:“臣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苍生蒙息肩之惠。”辽不从。出为燕郡太守。石季龙克令支,裕以郡降,拜北平太守 , 征为尚书左丞。
裕以左丞领征东麻秋司马。秋败,裕为军人所执,将诣皝。皝素闻裕名,即命释其囚,拜郎中令,迁大将军左司马。东破高句丽,北灭宇文归,皆豫其谋,皝甚器重之。及迁都和龙,裕雅有巧思,皝所制城池宫阁,皆裕之规模。裕虽仕皝日近,宠秩在旧人之右,性谦恭清俭,刚简慈笃,虽历居朝端,若布衣之士。士大夫流亡羁绝者,莫不经营收葬,存恤孤遗,士无贤不肖皆倾身待之,是以所在推仰。
初,范阳卢谌每称之曰:“吾及晋之清平,历观朝士多矣,忠清简毅,笃信义烈,如阳士伦者,实亦未几。”及死,皝甚悼之,时年六十二。
(选自《晋书•阳裕传》,有删改)
①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
②雅好人物,虚心延裕,裕乃应之,甚见尊重。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送客之湖南
白居易
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注】①趫跳:形容敏捷;②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为湘水所汇;③湓城:即浔阳,取境内湓水为名。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拾贝文学社自成立以来,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绩。为了把文学社办好,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粉墨登场的机会,贵文学社决定应征学生作者两名。爱好文学,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的同学均可报名。有意者请于4月20日之前,将个人简历和一篇原创著作交到班级团支书处。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日前,湖南卫视《少年说》节目中,一位来自无锡的少年讲述自己妈妈送外卖的故事,感动了亿万观众。在节目中,李仁志自信地向大家分享了妈妈的故事。在他看来,妈妈是一名认真敬业的配送员。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尊重这份职业,有时还会莫名给差评,甚至无理取闹。李仁志十分心疼妈妈,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这些人。他选择用感恩来传达更多的善意。他会给环卫工人微笑,并希望他们也对他的妈妈微笑。“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听到这句话,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李仁志的故事播出之后,网友纷纷表态:善良的人眼中的世界都是善良的,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也有人为这位母亲点赞:“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能让他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积极乐观地生活。”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