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须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朝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就在于他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完成了雄浑、端庄的新体楷书创作,        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A .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 . 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是汉字,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汉字 C .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 . 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典型化  浑然天成  含蓄  创立 B . 典型化  应运而生  宛转  树立 C .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树立 D . 规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创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A . 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 . 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C . 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 . 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也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2、下列各项中,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用的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B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下列对联分別对应不同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 . 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 . 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 . ①苏 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 . ①苏轼     ②范仲淹   ③辛弃疾   ④李煜

二、其他(共9小题)

1、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两个“笑”字蕴含的词人的思想感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使情感抒发委婉深沉,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5、《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热闹两个场景放在一起的意图是什么?
7、请谈谈你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所包含的意思的理解。《声声慢》
8、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感情的一种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
9、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事很多,内容大多跟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的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对此,你有何看法?

三、诗歌鉴赏(共4小题)

1、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作于早年,与《声声慢》一样写愁思,但二词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等均不相同,试加以分析。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 , 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憧。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释】①陈慥,字季常,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王长官当时住在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③摐摐:形容雨声。④釭: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上片首三句出语不凡,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将人神化,暗含傲视天下的豪情。 B . “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出了与王长官在黄州会面的因由。 C . 下片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的高雅志趣。 D . “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2)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 , 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
A . “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 . 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 . 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 . 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2)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作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共1小题)

1、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对赤壁雄奇的景象进行总结,并引出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写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谈笑之间,大败曹军。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败逃北望的句子是“”。
(5)辛弃疾一生志在收复中原,可惜得不到朝廷重用,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时的英雄气概和赫赫战功的句子是“”。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写沦为金人统治的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于现状的句子是“”。
(8)《声声慢》中,表现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9)《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之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
(10)面对险要高峻的山峰,汹涌澎湃的江水,不禁想到苏轼笔下“”的奇险景象。
(11)当愁绪满怀,无法言尽时,“”便成为我们抒发内心情感的最好选择。

五、语言表达(共1小题)

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就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历史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须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