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该如何选择,让一些考生和家长犯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 ——“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令人 , 要价数千到数万。天价志愿咨询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数据。调查发现,很多机构商家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事实上,全国还没有哪家单位或企业建立起真正的高考志愿“大数据库”。所谓数据,真实的情况是,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的数据。商业机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整合,冒充来自特殊渠道的大数据。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 。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专家”,也来必靠谱,他们的眼里恐怕更多的是利益。
是整顿市场乱象。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对于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因为傻子太多、骗子太多,所以监管部门在这块灰色地带基本差不多处于放任状态。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此外,也应尽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现和探索,这较好地体现在诗和词这两种当时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中。在宋代诗词中,一方面有围绕人类善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另一方面还贯穿着一些具有强烈人文意识的独到理念。
善待野生动物的前提是准确认识和深刻理解野生动物的天然禀性和各种“不得不然”的行为,也就是野生动物在自然规律作用下展现的各种特点和功能。
首先,客观地理解野生动物的本能需求和“向善”可能性。梅尧臣《猛虎行》写老虎“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而且代老虎言:“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这是肯定猛虎食用其他动物(包括人)是来自自然的本性和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上天赋予它的“权力”和无可改移的生物本性。这一理念在五代僧齐己《猛虎行》中早有论述:“横行不怕日月明,皇天产尔为生狞。”黄庭坚《观道二篇》言:“圣人用仁心,恻伤路傍儿。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同在天地间,六凿相识知。父母临万物,大道甚坦夷。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这里一方面肯定虎狼和圣人一样有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虎狼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性。应该说,这里既包含着道家“齐万物”的思想意味,又承接儒家仁爱的思想主旨。
其次,肯定野生动物的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野生动物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可以辩证地理解,既表现出明显的负面价值,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正面功能。黎延瑞《听山中谈虎赋二章》讲到当时有个地方“千百群”的野猪祸害庄稼,以至于百姓“终岁举室空辛勤”,但“近日南山老虎至,野彘畏之俱远避。遂令一枕得安眠,犬豕时时亦遭噬。呜呼,犬不所噬能几何,野彘不去为害多”。也就是说,老虎来了之后虽然经常吃百姓的猪狗,但把成群结队的野猪赶跑了,这样庄稼保住了,百姓认为这是合算的。这里诗人肯定了猛虎“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的现实价值。部分野生动物还有较大的审美价值,因而得到诗人词人的欣赏和喜爱。范仲淹非常喜欢鹤的仪态和声音,写有“八变奇姿已过人”“独爱九皋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的称赞诗句。欧阳修非常喜欢鸟类,其《啼鸟》言:“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野禽给诗人带来的愉悦跃然纸上。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是野生动物得到善待的重要原因。
最后,肯定野生动物有类似人类的知觉和情感。两宋人士拥有细致精微、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他们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动物,通过诗词细致地描写了野生动物的亲子之情、两性之情,等等。南宋林同写有《禽兽昆虫之孝十首》,展现的是动物的亲子之情,其中大部分是野生动物。李石《蜂蚁》写到一个小蜂被十个蚂蚁抬走:“蜂母正凭怒,有虿无敢作。相视母子心,如被蛇豕虐。蚁行蜂母随,众力岂易拨。”这是作者亲眼观察到的动物活动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虫类的母子之情。南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说:“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说:“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这二位婉约派词人显然是把双飞燕子描写成“腻在一起”的夫妻,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有趣传统。肯定野生动物的心理特性和类于、通于人类的情感,这为善待野生动物提供了情感前提。
(摘编自《宋代诗词中善待野生动物的理念和实践》)
材料一
之前,为了更强的计算能力,企业不得不去购买各类硬件设备(服务器、存储器等)和软件(数据库等),另外还需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运维团队,从而导致开销变得非常巨大。针对此问题,解决方案便是“云计算”!将应用部署到云端后,可以不必再关注那些令人头疼的硬件和软件问题,可以使用共享的硬件,这意味着像使用一个工具一样去利用云服务,而关于软件的更新、资源的扩展都能自动完成。形象地说,“云计算”就像水龙头,当需要时拧开水龙头,水就来了,我们只需要交水费!所以,优秀的云计算服务商向世界每个角落提供软件服务就像天空上的云一样,不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抬头,就能看见。
(摘自《什么是“云计算”?》)
材料二
如今,许多城市选择和拥有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合作,打造智慧城市,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在长沙,市民只要打开微信小程序就可完成办理证照、查询公积金等民生业务。从2016年起,杭州市试行智慧交通后,杭州试点区城市民通行时间减少15.3%,救护车抵达现场时间减少一半,这等于为急救患者多争取到了50%的救命时间。杭州也由此前全国拥堵城市排名前五降到第57位。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表示,在未来,云的大规模应用会进一步带来市场的成熟。同时,刘松也坦言,新技术也意味着不小的挑战。云计算、大数据、5G这些技术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5G时代的到来,万物智联的实现,都将对计算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低时延、大宽带和本地化,否则可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另外,随着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大家越来越依赖云,把个人信息、照片、聊天记录等隐私数据都保存在云端,容易导致窃取、泄露个人隐私情况的发生。
(摘编自《揭秘云计算——上云端享智慧生活》)
材料三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国最繁忙的机场,每天的航班流量达1700架次,而对应的停机位是300个左右。过去,机场调度员要把每个机位能停哪些机型、每个航班是哪个机型都记在脑中,然后根据经验把机位排上去。现在,被称为“航空大脑”的决策系统50内就能刷新机场2000架飞机的停机位安排,确保每个航班都能高效中转。这样的一个系统是靠什么高效运转的呢?答案就是云计算。
“云计算”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云计算”是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群,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以免费或按需租用的方式提供的一种共享服务模式。中科院计算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志伟认为,“云计算”通过一种“按需租用”的方式,以同样或更低的成本带来了算力的极大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云的价值也日益了解,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催生了众多互联网创新,也让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但是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未来云计算需要在三个方面争取进一步突破:效率、品质和安全。而安全问题则可能是今后云计算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云计算还面临不同行业应用模式复杂性的挑战,打通和融合不同行业数据也是释放云计算与大数据价值的关键点,”刘松说,“虽然挑战存在,但云计算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型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拥抱云计算将带来更多的机会。”
(摘编自《云计算,让服务触手可及——看云平台如何改变你我生活》)
玉米
侯发山
早起四五点,天空的脸还没洗干净,老贵就已经挑着一担水到了地头。他不敢歇息,提溜着水桶进到田里。玉米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他看了看,都比昨天多了一片,昨天是四片的,今天五片,昨天五片的,今天六片……他把水瓢对准玉米的根部,缓慢地浇着——如果浇得快了,水流就会把玉米根部那儿的土浇跑了;如果浇得过猛,容易把土溅起来糊涂到玉米的叶子上。水遇到土壤,转瞬即逝,还是留下了湿漉漉的蛛丝马迹。水流的“滋滋”的声音,在老贵听起来,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入耳……水塘距离玉米地不远,老贵差不多挑了三四十担水,等到7584棵玉米全部浇完,日头刚好爬到东山嘴那儿了。老贵一屁股蹲到地头,手掌胡乱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掏出旱烟袋,挖了一锅烟,点上火,很享受地滋溜起来。给玉米浇水,就得趁日头睡觉那会儿,要不,日头晒着,再去浇水,玉米会受不了。
五年前当地政府分地的时候,老贵抢先要了这块地。这里是中越边境,当年的战争曾遗留了大量的地雷,部队排除雷后再把土地交给政府。其实不用抢,这年头根本没人愿意种地。政府把其他几块没有人要的地都种上了树。这块地有九分六厘,老贵用脚步丈量了无数次。他接管后,有人劝他种果树,他说还是庄稼顺手,他种了一辈子的庄稼,有经验;有人让他种药材,说药材值钱,他说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要那也没有用。有了这块地,老贵就把原先的责任田转让给了邻居。他说土理到脖子那儿了,顾不了那么多。也是,老伴病逝多年,他今年58,人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块地到手后,老贵拿上头深耕了一遍,捡出里面的石头什么的,然后施一遍农家肥,当年就种上了玉米。
有了水分的滋润,玉米苗在日头的照射下,尽情地舒展着身子,茁壮,精神。看着一棵棵玉米苗,老贵的脸上溢满了笑容,那眼神,那表情,好像那些玉米苗都是他的孩子。日头越升越高了,空气中有着明显的燥热。老贵喜欢这样的天气,又有墒,玉米就长得格外快。老贵下意识地抽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几个月后玉米成熟的馨香。
这时候,二宝带着大全过来了。这两人老贵不陌生。二宝是村主任,大全也是本村人,如今在城里盖房子,是个大老板。
二宝说:“贵叔,跟您商量个事。”
大全掏出一棵烟递过去,老贵下意识地接过。
“就是这块地的事。”二宝迟疑了一下,说出了口。
老贵盯着大全:“你也想要?”
大全点点头。
“没门!”老贵把手里那根纸烟甩了。去年,村里有人要用这块地当墓地,给多少补偿老贵都没答应。
大全又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说:“贵叔,你要多少补偿都中。”
老贵没有接大全手里的烟,指着地里的玉米,说:“你得先问问它们答应不答应!”二宝说:“贵叔,若是玉米知道,也会答应的。”
“二宝你也啥意思?”老贵一时给搞糊涂了。
二宝说:“贵叔,我知道您对这块地的感情,但你也得想想村里那些孩子们,跑到十几里外的镇里上学,刮风下雨,孩子不受罪?一年要穿坏好几双鞋子呢。”
老贵梗了一下脖子,说:“我不是把每年卖玉米的钱都捐给了那些孩子们,让他们买鞋……”
大全有点哭笑不得,说:“贵叔,我在村里建个小学岂不更好?”
“啥?建学校?”老贵懵了。
“人家大全要无偿给村里建个小学,就打算在这块地上建!”二宝补充道。
“真的?”老贵似乎不相信。
几乎同时,二宝和大全点了点头。
那些玉米苗随风摆动,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同意。老贵一脸难色,不知道该怎样给它们交流。
大全说:“贵叔,不急,等您收了这季玉米再说。”。
这还差不多。老贵的脸像雨后的彩虹,亮丽而有色彩。
一年后,一个崭新的学校建成了,学校的名字就叫“玉米小学”。老贵的儿子叫玉米,是一名军人,早在六年前因为排查学校这块地上的雷时,发生了意外。
(原载《山西文学》2019年第11期)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戊午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含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①。”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宁庶人②中慕其名,厚币聘之,寅一见知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少尝乞梦九鲤,仙赠墨一担,自是才思日进。其学务穷研造化,寻究律历,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凤鸟壬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乘 , 号“六如”,年五十四卒。
张灵字梦晋,家贫嗜酒,无所得。寅尝晨诣之,卧未起,呼之,与游虎丘,见数贾饮于可中亭,且赋诗。灵更衣为丐者,贾与之食,灵且啖且谈,词辩云涌,贾始骇,令赓诗,挥毫不已,凡百绝。抵舟易维萝阴下,贾人迹之,不得,以为神仙。
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
(节选自《明史拟稿》)
【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②中庶人:宁王朱宸濠。
①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
②灵且啖且谈,词辨云涌,贾始骇,令赓诗,挥毫不已,凡百绝。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长相思①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②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①这首《长相思》,大约是李白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国忆过往情绪之作。②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孔子有一段论学问的话最为人所称道:“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这话确有至理,但亦看。如果所“知”的是文学,我相信,“困而知之”者也没有,大部分文学家是有“生知”的资禀,再加上“困学”的功夫。“生知”的资禀多一点,“困学”的功夫也许可以少一点。牛顿说:“天才是长久的耐苦。”这话也须用逻辑眼光去看,天才却有赖于长久的耐苦。一切的成就都如此,文学只是一例。
国家航天局前不久宣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计划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实施。
7月17日,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据北京飞控中心主任李剑介绍,此次任务将全面采用新一代飞控软硬件系统,近期,该中心科研人员组织开展了多次可靠性测试、压力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完成了软件第三方评测,并通过各项联调演练,检验了新一代软件系统以及国产化硬件平台的功能性能和协同工作的匹配性,为首次火星探测飞控任务完成打下了基础。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1993年,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中国80后从此背上了一个沉重的标签——“被溺爱的一代”。他们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赶上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好时代,因此也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
直到15年后的2008年,他们才摘掉这个标签,让世界刮目相看。因为在这一年,80后自觉地担当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展现出这一代人的风采。社会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代人的面貌,他们也拥有了新的称谓——“鸟巢一代”“汶川一代”。
一代人社会化的过程总会被贴上许多标签,如今的90后也曾被广为诟病,被称为“非主流的一代”“脑残的一代”。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了90后一个机会向世人展示他们的成长和光彩。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疫区的各个角落:护理病人、搬运物资、维持秩序……他们的爱心播撒到人们心间。
要求:以上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