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阶段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小题)
材料一:
主持:您的枕边书多数是什么?能谈谈具体的阅读感受吗?
唐博(注):我不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样不利于保护视力。要知道我到现在还没近视,不戴眼镜。因此,我没有真正意义的枕边书。
如果把旅途中的书、睡前在书房里看的书都视为“泛枕边书”的话,倒是以历史学、经济学的学术书和大众读物为主。最近刚读完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的新著《美国真相》。这本书讲述了美国经济表面繁荣的背后,前所未有的贫富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如我们经常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那样。美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种族问题上的表现,更为这本新著提供了资料佐证。
主持:阅读在您的生活中占多大比重?
唐博:由于平时很忙,阅读只能见缝插针。反正只要有点时间,哪怕是零碎的,我都基本用在阅读上。
主持:让您感到“真正了不起”的是哪本书?
唐博:不得不佩服当年明月(石悦)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跟我同是80后,也是同行,他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创了一种别样的写史方式。他把自己的读史心得融入书中,真正形成了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更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在写书成名后放弃本职工作,而是恰当处理了本业和副业的关系。
主持:您最理想的阅读体验是怎样的?
唐博:夜深人静,毫无倦意,气温适宜,独自一人,耐心再读一遍《毛泽东选集》1 —4卷。伟人终归是伟人,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革命情怀、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以及对重大哲学和历史问题的把握,对战争的宏大思考和微观策划,对经典的旁征博引,调查研究的方法论,都很值得认真钻研学习。同时,《毛泽东选集》1—4卷还是学习中国历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很好切入点。特别是其中的注释,字斟句酌,信息量很大。
我始终认为,历史学的功用有二:正本清源、以史为鉴。正本清源是历史学家的任务,以史为鉴则是所有人的使命。《毛泽东选集》1一4卷就是以史为鉴的很好标杆。
主持:哪些书对您的思维影响最深?
唐博:通过读书来改变思维习惯,这可能是个终身的事情。不过,仅就读史、写史来说,美国学者史景迁的专著《康熙自画像》,对我有点触动。我猛然发现,历史居然还能这么写。用第一人称,站在康熙的视角看历史,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尽管在写作上会有一定局限性,但还是有一种换位思考的亲切感。受他启发,我先后创作了《我们这辈子:清朝皇帝回忆录》《亲历三百年:明朝皇帝回忆录》等四本书。
主持:什么书改变了您的人生,您读这本书的时候多大,它改变了什么?
唐博:吴晗《中国历史小故事》,把时年9岁的我引入了历史学殿堂,让我对这个学科产生了兴趣。我后来选择读大学历史系,而且一直读到博士,不能不说跟这个系列的历史普及读物有关联。
主持:接下来计划读什么书?
唐博:最近有本畅销书,名叫《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作者是美国学者费雷德·戴蒙德。我已经读了一部分了,准备把它继续读完。2020年,地球发生了很多灾害,人类正在经历着百年变局。在这样一个许多人都很迷茫的时候,结合我学过的历史知识,去读这样的书,有助于我们拨开云雾见天日,看清前面的路,扎扎实实走下去。
(摘编自《唐博:我的泛“枕边书”》)
(注)唐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
材料二:
欧阳修说,读书最佳处在枕上、马上、厕上。枕边读的书最私密,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阅读旨趣和审美风尚,而对于作家们来说,他们的枕边书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夜晚是阅读历史、悲剧和传奇的时间。夜晚也是在阅读中放飞自我、享受与书中人物精神交会的时间。阿来的枕边书是《佛经》《圣经》《古兰经》。这些书他很早就读过,并且反复读。他并不是宗教信徒,读这些书是因为这些文本有吸引力。很多作家对自己写的东西是怀疑的,而这些经书的作者因为带着巨大的信念,所写的文字朴素却富有感染力。哈金的枕边书,一般总有契诃夫的小说选、托尔斯泰的小说,还有《新约》。他喜欢读着书入睡的感觉。那些经典多么纯粹,使他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常感到文学的语感焕然一新。李佩甫睡不着觉的时候也要翻一翻《圣经》。
夜晚也是我们思考、反省的时间。周大新的枕边书有两种,一种是需要在精力好、不想睡的时候读的书,通常需要质疑、思考和与作者暗中对话。比如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彼得•沃森的《思想史》等等。另一种是在精力不好可又不愿睡下时,用来放松精神的书,通常是自己喜欢的长篇小说、散文集或诗集。眼下周大新的枕边放着一本《哈佛百年经典• 24卷——英国和美国名家随笔》。这本书里收录了《大学的理想》《科学与文化》等文章,读过之后,周大新对这些智者的思考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有的作家,枕边书看似随意,却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我们能从中发现作家精神滋养的来源和智慧的沉淀。比如李敬泽的枕边书有《杜诗详注》《诗经原始》《西周的政体》,还有《漫长的告别》,常常是一段时间里的兴之所至。邵燕祥的枕边书多是旧体诗。一诗一世界,他认为诗不可一下读太多,一首诗,实际上是一种情绪,一种情调。
从作家们所谈的枕边书,可领略到他们的真性情,也让我们重拾那些被遗忘的经典。了解作家最亲近的书,跟着一位作家去了解另一位作家,曲径通幽,像爱丽斯梦游仙境,像步入小径分岔的花园,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摘编自舒晋瑜《作家们的枕边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
说树
吴冠中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象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①、太庙② , 依傍的是祖荫。
(注)①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②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复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感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麩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昊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蒸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土舍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改)
[注]倭,倭寇,文中指日本海盗。
①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②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小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六、选择 简答(共1小题)
人称云南为①“七彩云南” , 我看云南像一朵盛开的映山红。东边是曲靖、红河、罗平多依河;西边是腾冲、瑞丽、高黎贡山;南边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云南正如一朵盛开的映山红,昭通是朝向东北角的那一瓣,顶端高高地翘起,长卧着 的乌蒙山脉,奇峰峻岭四季葱茏。昭通,是一个去了多次依然令我久久 的地方。来昭通不能不到豆沙关。豆沙关两壁千刃石岩,形成 关隘,古隋朝时期修得巨大的石门,厚②一、二尺,所谓锁滇扼蜀。通往关内的路狭窄难行,称为“五尺道”,史料上解释为“横阔一步,斜亘30余里③ , 半壁架空,奇危虚险”,现在残存遗迹约有350米。五尺道始建于秦,由川入滇,是到缅甸、印度的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了川滇商贸文化往来。川滇两地的马帮长年累月载着布匹、盐、大米、药材、叶、银、铜④……络绎不绝地往返于五尺道上,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来自中原、蜀地、夜郎和滇地的客商热闹了千百年。
我三次来昭通所住的酒店都是同一家,楼下的街道都走成了熟路。在人行道上,几个妇女在绣十字绣,绣的是一幅一丈多长的大幅孔雀戏牡丹。我请她们打开绣品让我看看,她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卷卷放开,那孔雀就飞了起来,翅膀抖落的是满地的花儿,一瞬间,花儿在这昭通的大街上都开遍了。
七、语言表达(共1小题)
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①。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②,做“小公主”“小皇帝”。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③,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八、其他(共1小题)
《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个“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着继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之后,嫦娥五号实现了又ー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次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航天器的无人交会对接。这项技术将成为我国探索深空的一项利器,并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
九、材料作文(共1小题)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王说,科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
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