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如果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两宋时期,知识精英的井喷现象就更加显著了。这不是偶然的 , 而是一个士大夫群体的持续涌现;不单是文学和艺术,还覆盖了历史、科学、哲学等广阔的知识版图。两宋士大夫中的代表人物,介于帝王与民庶之间,兼具读书人和官僚的双重身份,( )。在唐代,像李白、杜甫这样一流的文学家,在为官、治国方面没得到什么机会,难以展现才华,可谓 。相比而言,宋代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朱熹等人,则有多方面的作为。比如范仲淹推动“庆历新政”,是政治家;但今人通过《岳阳楼记》可能最开始接触他,他作为一位文学家首先被我们认识。还有欧阳修,一方面被称为“文坛宗主”,另一方面,他直接参与撰写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又是史学家,甚至还有经学方面的著述,后来又做过副宰相,也可以说是一位活跃的政治家……这样的例子 , 历史学家余英时将其概括为“政与学 ”,认为这一定义可以笼罩两宋士大夫群体所显现的时代风格。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往往仅停留于文本的表层,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 这样很容易反刍负面内容,或简单粗暴,或刻薄抬杠,或恶意诋毁,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想要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地说,它有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如何质疑,即“会提问”,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二是如何判断,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批判性思维就可以表述为: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得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指“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有两个层次:有能力和有心智。首先,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移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教师,其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的内容。
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HEI ghten 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与 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中国高考语文题中也有类似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题目。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中的统计学家沃德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他在统计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幸存者偏差”的概念,那就是我们只看到能够从战场飞回来的飞机,而看不到那些被击落没能飞回来的飞机。所以只依据“幸存者”数据做出判断是不准确的。这就是典型的批判性思维。
但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显然不是。在能力层次之外,批判性思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了能力,是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思考”(how to think),那么当它作为一种心智模式时,更多的则是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有关“how”的问题,多属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的;而有关“what”和“why”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它也可通过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不变型心智模式”(固定思维)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开放思维)。后者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这就不是“how”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和“why”的范畴。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批判性思维教育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但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如旅美学者徐贲所说:“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为警觉。”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独立思考的方法论,更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捍卫。网络时代,保持生而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摘编自《北京日报》——《批判性思维多是建设性的》2019年9月)
材料一:
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到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来自国家民政局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而且还带动了“单身经济”。这一趋势并非中国大陆独有。台湾媒体报道,2012年台湾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为939万人,占总人口约42%;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日本的终身未婚男性比例将增至30%,而女性则增至23%。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图一:2013年20-59岁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及结构
图二:单身女性幸福感来源
(来源于《人民网》)
材料三:
亦舒在小说《我的前半生》里说,婚姻仍是最体面的制度,她笔下的罗子君离婚后,用再婚重启后半生。尽管亦舒被新女性尊为师太,但距离小说出版不过短短十年,新女性却已升级换代,更为果决。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着重提供的一个思路是:在人类社会中,家庭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是经济功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工作收入使她们更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必须附身于一个家庭才能生存。如此一来,当家庭产生的最大意义消失后,这一社会单元本身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四:
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大范围的独居人口的增长?除了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福利,独居人口异军突起地激增,来源于世界性的历史文化转变——社会学的创始人爱弥尔·涂尔干称之为“对个体的宗教崇拜”。根据涂尔干的观点,个体崇拜产生于传统的农村集舍向现代工业城市发展的过渡期,当个人主见被称为“一种宗教式的实体”,因而具有了比群体更神圣的意义。作为一个主要创作都诞生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涂尔干无法预见身后激进的经济个人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艾茵·兰德、玛格丽特·撒切尔等诸多人物纷纷宣扬的个人主义;涂尔干也同样无法认同这些人物的观点:将个人从国家中解放出来,是创造财富和共同利益最有效的方法。但涂尔干也绝非一个完全的悲观主义者,他提出,现代社会的劳力方式,将会自然而然地让人们聚集在一起。毕竟,个人主义只有在得到现代最核心的社会制度——家庭、经济以及国家的支持下,才能成就所谓“独立”与“解放”。这便意味着,所有个人主义者都拥有清晰的利己主义,并聚集起来以达成公共利益。
(摘编自[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
流泪的故事
胡 平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
我接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
“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搂住,“再跟妈亲亲,妈妈要出国。”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
一坐进出租车里,妻子号啕大哭起来,我一面吩咐司机开车,一面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嘴里喊着她的名字,等待她从绝望中清醒过来。
妻子辞别人世二十多天后,从“海外”寄来了她的第一封家书,信封上贴着邮票,不加邮戳,只有背面注有日期。我按照这个日期把信拆开,念给我们的雯雯听:
“心爱的宝贝儿,我的小雯雯:你想妈妈了吗?妈妈也想雯雯,每天都想,妈妈是在国外给雯雯写信,还要过好长时间才能回家。我不在的时候,雯雯听爸爸的话了吗?”最后一句是:“妈妈抱雯雯。”
这些信整整齐齐地包在一方弥漫着爱珍常用的栀子花香水气息的手帕里,共有十七封,每隔几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收到”其中的一封。信里爱珍交待我们按季节换衣服,根据需要补充营养等。读着它们,我的眼眶总是一阵阵地发潮。
当孩子想妈妈想得厉害时,爱珍的温柔话语和口吻往往能使雯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小时。逐渐地,我和孩子一样产生了幻觉,感到妻子果真是远在国外,并且习惯了等候她的来信。
第九封信,爱珍劝我考虑为雯雯找一个新妈妈,一个能够代替她的人。“你再结一次婚。我也还是你的妻子。”她写道。
一年之后,有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雅丽。她离过婚,气质和相貌上都与爱珍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她从未生育,对孩子毫无经验。我喜欢她的天真活泼,惟有这种性格能够冲淡一直笼罩在我心头的阴影。我和她谈了雯雯的情况,还有雯雯母亲的遗愿。
“我想试试看,”雅丽轻松地回答,“你领我去见见她,看看她是不是喜欢我。”
我却深怀疑虑,斟酌再三。
四月底,我给雯雯念了她妈妈写来的最后一封信,拿出这封信的时间与上一封信相隔了六个月之久。
亲爱的小乖乖: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就要回国了,我又可以见到你爸爸和我的宝贝儿了!你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雯雯都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吧?你还能认出妈妈吗?……
我注意着雯雯的表情,使我忐忑不安的是,她仍然在专心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
我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雯雯已经三岁了,她渐渐地懂事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的日子,到处弥漫着栀子花的芬芳,我陪着雅丽来到家里。
“雯雯,”此刻我能感觉到自己声调的颤抖,“还不快看是不是妈妈回来了?”
雯雯呆呆地盯着雅丽,尚在犹豫。谢天谢地,雅丽放下皮箱,迅速走到床边,拢住了雯雯:“好孩子,不认识我了?”
雯雯脸上的表情由惊愕转向恐惧,我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接着……发生了一件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孩子丢下画报,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满面通红,她用小手拼命捶打着雅丽的肩膀,终于喊出声来:“你为什么那么久才回来呀?”
雅丽把她抱在怀里,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雅丽看了看我,眼睛里立刻充满了泪水。
“宝贝儿……”她亲着孩子的脸颊说:“妈妈再也不走了。”
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母亲一年半前挣扎在病床上为我们安排的。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州判官。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命俊巡视。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
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比贼败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
世宗即位,起刑部尚书,改刑部。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明史·林俊传》)
①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
②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小题)
寒食雨二首(其二)①
苏 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②吹不起!
【注释】①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寒食节。② “死灰”句:《史记》载,西汉名将韩安国被关在牢里,狱吏侮辱他,他说:“死灰独不复然乎?”狱吏说:“然即溺之。”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诗
宗白华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佳绩,名列2020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她最终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在部分网友看来,考古是个冷门专业,毕业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她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钟芳蓉说,“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
这件事在某中学学生中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请你以一位高中生的身份,给钟芳蓉写一封信,表达对此事的看法或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