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6m/s
B . 6.25m/s
C . 6.75m/s
D . 7.5m/s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升华,后凝华
B . 先凝华,后升华
C . 先熔化,后凝固
D . 先凝固,后熔化
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B .
C .
D .




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5.36cm,5.36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
A . 5.3633cm
B . 5.363cm
C . 5.36cm
D . 5.37cm
6、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 . 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约为45s
7、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 .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 .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 .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8、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
A .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 . 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 . 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 .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C .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 .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10000Hz
10、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河岸
B . 船
C . 划船的小伙伴
D . 鲁迅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mm的细颗粒物
C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2、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 .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图象如图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冰是晶体
B . 冰的熔点是0℃
C .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 . 冰的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有时不变,有时上升
1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C .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D . 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 速度大小相等
15、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 .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和简答(共6小题)
1、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 cm,停表乙的示数为 s.
2、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的缘故,露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小明在站台等候公共汽车,突然听到同班同学小红在叫他,但是他没有看到小红,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叫他的声音是小红声带 产生的;此时他看到一辆汽车疾驰向东而去,随后路边的落叶向路中飘去,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站台在向 运动.
4、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5、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6、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T/℃ | 80 | 84 | 88 | 92 | 96 | 96 | 96 | 96 |
(1)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1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 .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吸热,但温度 .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6)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2中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2、如图1所示小明在做声学实验:
(1)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
(2)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 有关.
(3)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 有关.他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叫 .
(4)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2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
3、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本实验原理是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 .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