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几经演化含义复杂的文化概念,“同人”最初来源于日语的“どうじん”一词,意为“同好,志同道合之人”。1885年,日本文学团体“砚友社”发行了会刊《我乐多文库》,从此,这种由志同道合之人出版的书刊杂志便被称为“同人志”。由于当时的同人志绝大多数属于非商业性的出版物,“同人志”亦一度成为私人出版物的泛称,而“同人”则意指“内容或制作方式不具商业考量”的出版行为。1916年,“东京漫画会”发行了第一本漫画同人志,至此日本的同人志被分为文学与漫画两大类型。现代意义上的“同人”概念便是由日本的漫画同人志文化渐渐衍生而来。20世纪60年代后,漫画日渐成为日本青少年们最主要的阅读出版物之一,日本的漫画产业亦从最初的以漫画同人志为主要发售形式一跃升至大企业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几大主流漫画杂志连连创刊,无数小型漫画杂志的数量和种类亦急剧攀升,与此同时,商业化的漫画单行本的出版也突飞猛进。漫画产业的繁盛推动着日本动漫电玩文化爆炸性的疯长,使得各类当红作品大受欢迎,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出于对原作的狂热的喜爱,这些粉丝纷纷组成同好会,创作了许多基于原作的衍生作品,于是改编商业作品来绘制外传的漫画同人志便逐渐成为同人界的主流。至此,与现代同人意义相似的“衍生类”漫画同人才开始大行其道。日语中的“同人”一词也由“刊载在私人出版物上的同好们的原创作品”逐渐向“同好者在原作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衍生创作产物”转变。
(摘编自刘小源《中国网络同人小说的本土文化渊源》)
材料二:
2016年秋,著名小说作家金庸一纸诉状,将畅销书作家江南送上了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金庸认为,江南的作品《此间的少年》对他的几部武侠小说构成侵权。《此间的少年》是一部校园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汴京大学,乔峰、郭靖、令狐冲等大侠们的校园故事。金庸以《此间的少年》使用了其小说人物相同姓名,人物关系、性格特征、故事情节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为由,状告作家江南侵犯著作权。该案被称为“内地同人文学作品第一案”,并于2017年4月25日在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由此也引发了同人文学作品相关版权问题的争论。
同人文的版权纠纷一般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版权邻接权问题,一是一般性的版权侵权问题。那么先从版权邻接权的角度出发,来看同人文是否属于原作品的演绎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这一条法律规定了演绎作品的一般形式,即包括改编作品、翻译作品、对原作品进行注释、整理等四种。首先,我们需要区别同人文属于何种形式对原作品的演绎,是否突破了版权邻接权的边际。显而易见的是,同人文并不属于对原作品的翻译、注释和整理。那么,只需要关注同人文是否对原作品的改编即可。改编作品是指在原作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如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戏剧、舞蹈等作品形式,对于原作的思想、内容都没有做出大的改编。或者说,改编作品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衍生的作品,是对原著思想内容的二次表达。而同人文一般仅仅借用的是原作的一个角色,作者对这一角色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环境、人物设定等,再以这一角色为同人文的主人公,运用具有同人文作者独创性的表达,创作出与原作品完全不同的思想内容。因此,近代的同人文并非改编作品。
同人文类型中的剧情衍生类,会将同人文定性为演绎作品。理论上,除了判断演绎作品是否具有接触原作品可能性和两个作品表达实质性相似两个要件,关键是将演绎作品与原创作品进行比较,看演绎作品是否体现了作者的独创性,是否来自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同人文来说,即使使用了原作品中的角色及作品反映出的如情侣关系、亲属关系、敌友关系等抽象的人物关系,只要同人文中使用的角色与人物关系并不能反映出原作品的部分或全部情节,则即使同人文角色缺乏独创性要件,但依然处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之外,无保护则无侵权一说。因此,同人文学作品并非原作的演绎作品,根据版权法原理,演绎作品的版权保护范围仅限于其具有独创性的成分,那么,在原作人物角色没有单独受到版权法保护的前提下,同人文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具有可版权性的文学作品,理应单独受到版权法保护。
(摘编自汤晓峰《论同人文学作品的可版权性及法律保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
这个人是你的母亲
周海亮
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回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他只好跟妻子商量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他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说她去了城里,马上就转向了。他说时间长了会习惯的,母亲说她不可能习惯。他说小宝想您了。母亲想了想,说,好吧。
就这样母亲第一次来到城市。
母亲带来两个蛇皮口袋。一个装满了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个装满了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那样的蔬菜城市里到处都有,价格很便宜;那样的青玉米更多,他们早已吃够。母亲带来她能带过来的乡下的所有,却惟独没有带来乡下的习惯。她知道即使住在儿子家,也不能太过随便。
他忙,妻子也忙,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她。妻子对母亲说,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用燃气灶,往右拧开关打火;冰箱门不大好,尽量关严,否则会费电;家里开着空调,不要打开窗户;陌生人叫门,尽量不要开……母亲说知道了,可表情就像个懵懂的孩子。
母亲小心翼翼关上门,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后来她硬着头皮打开燃气灶,为自己的孙子煮了一杯牛奶。
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儿子睡觉,母亲在沙发上择青菜。他冲进厨房,关掉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母亲说出什么事了吗?他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不敢多说一句话。
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再一次跟母亲讲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妻子说您想啊,开火得拧一下开关,关火难道不用拧一下?母亲说真不会用,明天想回去。他听了,忙来劝。母亲说: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小宝想我,就回乡下看我。我真住不习惯……
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他才想起来,母亲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她仍坚持去一公里外的公厕。母亲留下的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到最后,只好扔掉。
第二年春天,妻子与他离婚。那些日子他每天浑浑噩噩,终于被公司解聘。他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浇愁。终于有一天,他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倒。虽然没什么大碍,可是至少需要卧床养伤半年时间。
母亲再一次进了城。母亲在电话里说,有些想你了。
他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现在的模样,他说您不是住不惯吗?母亲说还是住些日子吧,会习惯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他煮了晚饭,她说,你放心,我不会忘记关气灶的。
他讶异地发现,母亲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条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她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恰到好处;每当有敲门声,她总是先询问,再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她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甚至,母亲还帮他发过一份求职材料的传真。
后来他心情好了些,就和母亲聊天。母亲说你想不想买一台电脑?他说买电脑干什么?母亲说你以前不是喜欢写作吗?现在还可以写。昨天我问楼下的老大姐,她说现在写作,得用电脑。他说都扔这么多年了,还能写吗?母亲说写写试试。母亲说问过那位大姐,组装电脑会便宜些。说完,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里面包了一沓钱。
第二天中午母亲没回家,只打回一个电话。她说你要17还是19的浏览器?17的便宜,也清晰,但太小,看着可能累眼睛。内存和显卡……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识的字不超过一百个的农村老人,竟然说出了浏览器、内存、显卡……
电脑买回来后,他开始了写作。开始不顺利,不过也零星发表了一些。发表量越来越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半年后,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可是不管如何,他想,假如没有母亲的鼓励,假如没有这台电脑,他自己那种灰暗的心情,还会持续多久?现在他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感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客厅摔了一跤。母亲说,地板太滑了,这城里怎么也住不惯。那一刻他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泪。
他说要找人把地板换成地毯。母亲说不用了,明天想回去。他问为什么?母亲说因为你不再需要我的照顾了,我留在这里,只会耽误你写作。地里的庄稼也该收了,你爹一个人忙不过来……
他求母亲再住些日子,可是母亲说真不习惯。地板、燃气灶、微波炉、冰箱……都不习惯。如果你想我了,就回乡下看我……
他叫一声妈,泪水滂沱。母亲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改变。这里面,惟独没有自我。
这个人,是他的母亲。这个人,也是你的母亲。
(有删改)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王荣,定州人。父洪嗣,仕晋为本州十县游奕使。荣少有膂力,事瀛州马仁瑀为厮役。太宗在藩邸,得隶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本班都知、员僚直都虞候。盗发棣州,州兵不能捕,荣往讨擒之。加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领懿州刺史。坐受秦王廷美宴劳,出为濮州马军教练使。未行,马仁瑀子告荣与秦王亲吏善,因狂言"我不久当得节帅",坐削籍,流海岛。
雍熙中召还,为副军头。累迁龙卫都指挥使、领罗州团练使。率兵戍遂城,边骑来寇,击败之,擒千余人。荣粗率,所为不中理,侵取官地莳蔬,吝惜公钱,不以劳将士,且母老不迎养,供给甚薄。太宗闻而怒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荣事亲若此窜逐之余凶行弗悛岂可复置左右效晋帝养成张彦泽邪即诏罢,督责,授右骁卫大将军。寄班供奉官张明护定州兵,睹荣不法,间尝规正。荣护短,每疾其攻己。庄宅使王斌亦监军是州,素与荣善,意明构荣之罪,因摭明以报怨。下枢密院问状,皆不实。上怒,语左右曰:"张明起贱微中,以蹴鞠事朕,洁己小心,见于辈流。夫刑罚之加,必当其罪。今王斌以荣故而曲奏明罪,欲致刑宪,苟失其当,适足以快荣之心,而诬罔得以肆行矣。且荣凌轹同类,事君与亲鲜竭其力。国家赏罚之柄,非所敢私,将帅之职,非裨校同。朕岂党张明而弃王荣哉,奈何不求直于理之当也?"遂赐劳明缗钱、束帛,荣迁右羽林军大将军。
咸平二年,车驾北征,召为贝、冀行营副都部署。师旋,复还泾原。明年,援送灵武刍粮,疏于智略,不严斥候,至积石,夜为蕃寇所劫,营部大乱,众亡殆尽。法当诛,恕死,除名配均州。六年,起为左卫将军。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七十。官其一子。荣善射,尝引强注屋栋,矢入木数寸,时人目为"王硬弓"。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三十九》,有删改)
①庄宅使王斌亦监军是州,素与荣善,意明构荣之罪,因摭明以报怨。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小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①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注)卧:指卧病闲居。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六、选择 简答(共2小题)
文学如何书写疫情并非一个新话题。( )当病毒肆虐并折磨摧残着同胞 , 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心痛。因此,写好万众一心、前赴后继、风月同天、守望相助的抗疫故事当然能鼓舞人心。事实上,文学共情的成功,关键并不在于乐观或悲伤,而在于情感是否真实。很多自以为非常“正能量”的抗疫文艺,却流露出“感谢你,新冠君”这样匪夷所思的思维。抗疫期间,一些矫揉造作、流于口号、生搬硬套的“抗疫诗歌”大为流行,这种现象值得反思,作者没有一线的体验,也没有设身处地的理解,仅仅主题先行地复制一些似乎是正面的“歌唱”,这不仅是文学上的拙劣,更是对受苦者的轻浮甚至亵渎。这样的写作不能产生共情和凝聚,它无法给前方的行动者、受苦者任何鼓舞和力量,反而让人感到荒唐。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来看,遗传因素占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关注自己是否有发病风险。压力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重要的诱发因素。此外, , 例如以丧失为特征的负面生活事件,包括丧失感情、家庭、婚姻、财富、职业、亲人等。
对年轻人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 知道事情不会都像自己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要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要让自己适应环境。另外,找到合适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情绪也非常重要。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去跟好朋友聊天,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感觉太累、压力太大时,一定要休息,给自己放个假。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要学会宣泄情绪、缓解压力、让情感转移。如果经过自我调节仍然感觉不舒服,那就一定要去专业机构寻求医生的帮助。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不久前,曾在疫情期间救民于水火的钟南山院士被骂上了热搜,因为他女儿嫁给了美国人,他儿子戴了条爱马仕的腰带。
有人认为英雄也有追求生活质量的权利,凭什么非得让他们受穷;有人认为人心险恶,不该让英雄被肆意批判、恶意中伤……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