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冲刺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
当下,电子媒介更新换代和人工智能极速发展,对自常生活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为满足时代发展与科技创新需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被适时提了出来。其中“新文科”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紧密相关。
中国高校文科建制在“五四”之后慢慢形成自身体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今天,文科的分科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法已落后于时代发展。在原有的分科体系中,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界限分明,甚至同一学料内部不同研究方向之间也变得壁垒森严。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普遍趋势的背景下,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科发展模式已越来越显露出弊端。因此,“新文科”建设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以更为高远的视角,建立一种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科教育和研究体制。这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定位。”
建设“新文科”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纸媒时代,信息的获得渠道有限,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文科的培养理念建立在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之上。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但在电子媒介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打破这种单向度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培养理念势在必行。互联网上有海量知识,学习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取,而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也有取代教师职业的可能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师如果还固守于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就有抱残守缺的嫌疑。在新时代,教师作为打开知识大门的引导者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者或许更为合适。
“新文科”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需更新。此前,我们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为了培养精通某一学科的专家型人才,强调分科。“新文科”建设必须打破这种立足于单一学科的培养理念,建立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模式。中国古代就有“专家”与“通才”之分,所谓“通”,即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通”者;有博雅之名。故而;通识教育又可被称为博雅教育。今后,“新文科”建设应继承创新中国传统的博雅教育,积极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立足中国当下教育实际和时代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通识型人才。
在“新文科”建设中,不能再用以往的标准和模式指导当下的学术研究。就文科中的文史哲三科而言,中文学科初创于“五四”前后,其后发展为以语言和文学两大门类为主的学科格局。以往的文学研究多局限于文学学科内部,这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从更开阔的视野来展开研究。因此,在强调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文学学科或者说中文学科必须转换思路,顺应新的学术潮流,更新现有的研究范式,借“新文科”建设的契机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新文科”建设不仅要顺应媒体融合与智能化、大数据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师生积极主动接纳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新文科”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文科内部及文科与其他学科门类的深度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擘画出我国高等教育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刘春勇、梁静《探索“新文科”建设路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小题)
材料一:
近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交会如期在重庆举行。期间,由中国移动承办的同期活动“2020年中国移动5G+智慧农业论坛”于11月28日召开。论坛以“5G智农业,数字慧生产”为主题,共同探讨5G在“三农”领域的应用创新;畅想智慧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科技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5G+计划”、农业生产数字化与智能化、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的产品溯源、乡村综合治理和数字农业产业园等“三农”领域的创新应用亮相。5G+智慧农业系列产品发布,将5G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合应用于乡村治理、精准种养殖、农机管理、农产品溯源和数字农业产业园等方面,全面助力农业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
(摘编自袁生《5G助力!智慧农业应用前景更广阔》)
材料二:
智慧农业赋能农村新发展。近些年来,秉持创新发展理念、藏粮于技战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有成果不断涌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5G、云计算……越来越多“黑科技”的推广应用,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显著提升了农产品品质,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机械化作业在备耕春耕中抢农时的优势充分,今年春耕期间超过3万台无人机投入使用,“北斗”定位拖拉机及精准作业农机具保有量超过2万台,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走上田间地头,成为春耕作业好帮手,让人真切领略到智慧农业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巨大能量和增量。
智慧农业播种“三农”新希望。农业新技术越来越推广普及,农业生产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高效,智慧农业迎来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智慧农业不仅让我们能够从更高层次、更全维度掌握农情变化,以信息化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助于瞄准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农业尖数据平台,紧盯农产品供求形势变化,更好地实现农业与市场、田头与消费的精准对接,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更加富有成效地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希望的田野。
(摘编自秦仲《智慧农业赋能新农村播种新希望》)
材料三:
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如定量施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经处理排放的畜禽粪便不会造成水和大气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基于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这种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不仅解决了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
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
(摘编自《智慧农业改变着传统农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
父亲的经济学
唐波清
当我考上大学经济专业以后,才知道啥叫“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和实现的规律。父亲就是个地道的农民,要说他与这个“经济学”可谓有些拔高。不过,在咱老家那个山窝窝里,父亲也算是半个文化人,年轻的时候在村里小学当过几年民办老师。村里人有啥事拿不准主意的当口,总要听听父亲的高见。
那一年,上面强势推行“一乡一品”模式,号召农民集中种植“猫丝藕”(一种新型杂交藕)。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猫丝藕”,唯独父亲打死也不种,父亲只种高产水稻。就为这个事儿,乡长挨了县长的一通批评,村长挨了乡长的一顿臭骂。村长憋着一肚子火气,下田就要扯掉父亲的秧苗,父亲与村长交火干了一仗。父亲充血的眼睛可以杀人,这才保住了几亩田的水稻秧苗。几个月以后,全村人的“猫丝藕”大丰收,亩产好几千斤。就在村里人喜上眉梢的时候,外出寻找销路的人马带回了“噩耗”——市场上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猫丝藕”,别说是卖,就是免费送,别人还嫌没地儿放。一天过去了,一个星期过去了,等到半个月时,家家上万斤的“猫丝藕”变成了一摊摊“稀巴烂”,猪不闻,狗不尝。
那一年,父亲的几亩水稻救了全村人的性命。父亲挺直了有些微驼的脊背,如同一只获胜的斗鸡在村子里有事没事地来回走动。父亲原本矮小和驼背的身影,在村里人的眼里陡然高大起来。
村里人感激地好奇地问父亲,你咋知道种“猫丝藕”就不行呢?
父亲慢条斯理地戴上他那副断腿的老花镜,有板有眼地说,全村人种这玩意儿,全乡人也种这玩意儿,全县人都种这玩意儿,谁买这玩意儿?谁吃这玩意儿?这就叫“供大于求”,这是个“经济学”的问题。你们懂个啥。
村里人一阵哄笑,不知道是笑话父亲呢,还是笑话他们自个儿。
第二年,乡政府号召村里种“苎麻”,村里人坚决不种,村里人只跟着父亲种植高产的水稻。这回,村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听说,别的村子里种的那些“苎麻”,水土不服,死了个精光,赔了个精光。
第三年,乡政府号召村里种“朝天椒”,村里人坚决不种,村里人只跟着父亲种植高产的水稻。这回,村长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听说,别的村子里种的那些“朝天椒”,光长枝叶杆儿就是不结辣椒。老百姓嘲讽地说,叫咱种“朝天椒”,咱可是“朝天摔一跤”。
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父亲,你咋知道种“苎麻”就不行呢?你咋知道种“朝天椒”就不行呢?
父亲慢条斯理地戴上他那副断腿的老花镜,有板有眼地说,大家伙儿听说过“南橘北枳”这个词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就叫“盲目复制经济”,这是个“经济学”的问题。你们懂个啥。
村里人一阵哄笑,不知道是笑话父亲呢,还是笑话他们自个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疯涨,村里人围在村头的大槐树下议论纷纷。有人说,猪肉价格高,咱赶快养猪啊?有人反驳,你养啊,一场猪瘟让你血本无归;你养啊,八九斤饲料才能变成一斤猪肉,亏本买卖谁敢做?再说呢,一头猪最少五六个月才能出栏,等半年以后天晓得肉价跌没跌?
村里人沉默了,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父亲。
父亲慢条斯理地戴上他那副断腿的老花镜,有板有眼地说,非洲猪瘟是爆点,环保禁养是推手,新一轮“猪周期”才是根本。哎,老话说得好,价高伤民,价低伤农。
村里人如听天书,啥叫“猪周期”?
父亲接着说,“猪周期”就是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动,一个周期两到三年。这是个“经济学”的问题。你们懂个啥。
村里人又是一阵哄笑,儿子在大学里搞“经济学”专业,老子也跟着变成了“经济学”专家,哈哈……
前不久,我回老家探望父母。村里人跟我开玩笑地说,你弄“经济学”,你父亲也弄“经济学”,这“经济学”都成了你父亲的口头禅。
我好奇地问父亲,您咋也懂“经济学”?
父亲慢条斯理地戴上他那副断腿的老花镜,有板有眼地说,你拿回来的课本书,咱一本也没落下,有的还读了好几遍。
我诧异地追问父亲,您每次要我把大学读过的书都带回老家,我以为您是要卖废纸,或者是给爷爷卷“老叶子”烟呢……可您读那些教材干啥?
父亲爬满皱纹的脸上有了红润,咱这辈子没上过大学,咱就补补课嘛,活到老学到老,咱就当上了一回大学呢。
那天中午,从不沾酒的我,破例敬了父亲三大杯包谷烧。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杜恕字务伯,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纲维以正言于是待中辛毗等器重之时公卿以下天议损益,恕以为“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时又大议考课之制,以考内外众官。恕以为用不尽其人,虽才且无益,所存非所务,所务非世要。恕在朝八年,其论议亢直。出为弘农太守,数岁转赵相,以疾去官。恕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顷之,拜御史中丞。恕在朝廷,以不得当世之和,故屡在外任。复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九校尉。时征北将军程喜电蓟,尚书袁袁侃等戒恕曰:“程申伯处先帝之世,倾田国让于青州。足下今俱杖节,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而恕不以为意。至官未期,有鲜卑大人儿,不由关塞,径将数十骑诣州,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无表言上。喜于是劾奏恕,下廷尉 , 当死。以父畿勤事水死,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恕倜傥任意,而思不防患,终至此败。初,恕从赵郡还,陈留阮武亦从清河太守征,俱自薄廷尉。谓恕曰:“相观才性可以由公道而持之不厉,器能可以处大官而求之不顺,才学可以述古今而志之不一,此所谓有其才而无其用。今向闲暇,可试潜思,成一家言。”在章武,迷着《本论》八篇。又着《兴性论》一篇,盖兴于为己也。四年,卒于徒所。晋甘露二年,河东乐详年九十余,上书讼截之遗绩,朝廷感焉,诏封恕子预为丰乐亭侯,邑百户。恕奏议论驳皆可观,掇其切世大事著于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①恕以为用不尽其人,虽才且无益,所存非所务,所务非世要。
②恕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1小题)
梦李白(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三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六、情景默写(共1小题)
七、选择题组(共1小题)
每年春季,总有一部分人手挎竹篮,满江堤跑,挖荠菜,挑马兰头,掐香椿头,采枸杞头,摘野茭白,揎鲢鱼薹。一枚枚叶芽青翠欲滴,细嫩芬芳,勾人馋瘾。择一枚轻轻咀嚼,顿时一股腥甜而清凉的感觉,在舌尖上弥漫开来。
马兰头、马齿苋等,叶多茎嫩,可凉拌食用,不过事前需焯水,以去涩味。焯水,犹如锻刀之淬火,让野菜将寒冬的苦楚消除了,发散出一缕缕草木特有的清香。三丝芦笋、野茭白炒咸肉、开洋蒲菜、蒌蒿炒肉丝、洲芹炒豆瓣、鲢鱼薹烧肉……饭店里,“洲八鲜”是主打。__________的食客,闻着春水的气味,来这里品尝美食。
有别于浓油赤酱,“洲八鲜”讲究的是本真自然,清爽鲜嫩。择着葱绿的野菜,可不是触摸了春天的脉络?味道撩人,无以言传,只觉汪曾祺的表述极为贴切:“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美食常常与节气相关,_______________的“洲八鲜”,俨然成了吸引外地人的招牌菜。洲上时令菜蔬,有着“节令风物之美”。地藕、柴菌消失不见,枸杞头、菊花脑或者蒲公英等取而代之,亦无不可,毕竟“洲八鲜”并无定论,_______________。江洲之上,族谱庞大的野菜,都是自然的馈赠,是让人们_______________的珍馐。
八、语言表达(共2小题)
钠盐吃得过多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我们在餐馆就餐如何降低菜肴的咸度呢?如果菜肴里面的盐还没有渗透很深,。不妨要一碗或一杯热水(柠檬水或淡茶),把觉得咸的菜涮一下再吃。用热水涮效果尤其好,,还能把表面的油也涮掉一部分。,只要你不在乎,继续我行我素,其实谁也不会干涉你的口味自由。
①几十年的坎坷经历,对人生不断的思索,特别是长期与劳动人民亲自躬耕一处,②激发了陶渊明敏锐的思维力,③促使他的思想得到提升。④在他的思想里产生了一个超脱于“小国寡民”又不同于“大同”社会的“桃源”世界。⑤可以说,这是他一生思想的精华与顶峰,⑥是他关于人生、社会不断思索和实践的结晶。⑦也正因为他已不为世俗所累,⑧所以他对自己的生死安危,甚至一生遭遇,都能泰然处之了。
九、材料作文(共1小题)
上图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12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调查。请就图中的某项内容,以“兴华”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