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叙述中,与“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场所”这一功能无关的是( )
A .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 . 小肠长约5~6米
C .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 . 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2、人体最大的腺体是( )
A . 唾液腺
B . 胰腺
C . 甲状腺
D . 肝脏
3、发高烧的病人往往没有食欲,其原因可能是( )
A . 胃肠功能紊乱
B . 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
C . 呼吸功能下降
D . 不能分泌消化酶
4、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消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多吃新鲜果蔬能有效的预防坏血病
B .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 . 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
D . 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5、如图表示人体内脂肪的消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A . 过程②发生在小肠内
B . 过程①在胃中进行
C . 过程②需要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和肠液
D . 胰液和肠液都是由胰腺分泌的
6、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胃位于腹腔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 . 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 . 胃的功能只能暂时储存食物
D . 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7、在一个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的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放置在37℃的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你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 胰液、肠液、唾液
B . 胆汁、肠液、胰液
C . 胃液、肠液、唾液
D . 唾液、胃液、胆汁
8、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除了唾液外,胰液、肠液也能消化淀粉
B . 这四个装置的先后顺序是B→D→C→A
C . C是将1、2号试管进行水溶加热,加热的温度应调为37℃
D . 实验结果是: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9、“便秘”体现了消化道哪一功能( )
A .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 . 大肠有吸收水分的功能
C . 口腔能分泌唾液淀粉酶
D . 胃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酒精的功能
10、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 )
A . 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 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C .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
D . 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
11、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小肠完成的功能是( )
A . 分解
B . 分泌
C . 消化
D . 吸收
12、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 . 胃液
B . 胆汁
C . 肠液
D . 胰液
13、下列营养成分中,最先被吸收的是( )
A . 麦芽糖
B . 葡萄糖
C . 维生素
D . 无机盐
14、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下列哪种物质才能被吸收( )
A . 麦芽糖
B . 葡萄糖
C . 氨基酸
D . 甘油和脂肪酸
15、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 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 )
A . 淀粉
B . 脂肪
C . 蛋白质
D . 维生素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A、B试管充分振荡后和C试管一起放入 ℃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2)A与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该实验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 都有关系。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如图表小不同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
(1)表示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它是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
(2)食物中的蛋白质只有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该小分子物质是 。
(3)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D] ,它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 。
2、如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中③、⑥所指示的器官名称[③] [⑥] 。
(2)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 .
(3)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 .
(4)图中[④]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