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慈云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
1、“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
A . 分别是船和山
B . 分别是山和船
C . 都是船
D . 都是山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3、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35 km/h
B . 40 km/h
C . 45 km/h
D . 50 km/h
4、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 . 甲、乙、丁
B . 甲、丙、丁
C . 乙、丙、丁
D . 甲、乙、丙
5、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
A . 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 . 在枪管上装一消声器
C . 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
D . 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
6、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联系错误的是( )
A . 露的形成﹣﹣液化; 放热
B . 霜的形成﹣﹣凝华; 吸热
C . 河水解冻﹣﹣熔化; 吸热
D . 湿衣服晾干﹣﹣汽化; 吸热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
2、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3、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4、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 传到人耳.
5、如图所示,甲为常见的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特殊形状,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大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调”);而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乙图所示的标牌,它的意思是 ,从而在 处减弱噪声.
6、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7、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8、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1 | 钢 | 20 | 0.3 |
2 | 钢 | ||
3 | 钢 | 40 | 0.5 |
4 | 尼龙丝 | 30 | 0.5 |
5 | 尼龙丝 | 40 | 0.5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4)小明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驾车前行,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该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五、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原因 .
(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