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18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人类寄生虫病的病原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类生物(  )

①腔肠动物  ②扁型动物  ③线形动物  ④环节动物    ⑤软体动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⑤
2、炎热的夏季去海水中冲凉,是不少市民避暑的第一选择,在海边游泳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疾病,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B . 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 C . 海蜇的身体有内、中、外三个胚层 D . 海蜇与水螅、涡虫同属于腔肠动物
3、生物环保小组自制了“蚯蚓垃圾处理桶”,利用蚯蚓处理果皮、菜叶等除余垃圾.观察中发现,冬季,十几条蚯蚓将50g垃圾完全分解,需要15天的时间.春季,这些蚯蚓分解相同重量的垃圾,只需要2~3天.混有蚓粪的土壤,更适宜养花.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温度可以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 B . 空气不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 C . 蚯蚓以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为食 D . 蚯蚓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环境
4、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特点的是(  )
A .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 . 身体和附肢分节 C . 有灵敏的感觉器官 D . 体温恒定
5、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
A . 背腹扁平 B . 身体辐射对称 C . 有口无肛门 D . 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6、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所具有的特点的是(    )
A . 都生活在水中 B . 身体呈两侧对称 C . 有口无肛门 D . 身体背腹扁平
7、涵涵捕获了一只身披黑甲,头部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三对足、两对翅的动物,他捕获的是( )
A . 扁形动物 B . 环节动物 C . 节肢动物 D . 两栖动物
8、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 . 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 . 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 . 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9、血吸虫和绦虫的共同特点是( )
A . 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B . 身体呈辐射对称 C . 有口无肛门 D . 体表有角质层
10、中间宿主是传播血吸虫病的重要媒介。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
A . 田螺 B . 蚊子 C . 钉螺 D . 哺乳动物和人
11、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 . 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 .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D . 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
12、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动物名称

主要特征

A

涡虫

有体节

B

蛔虫

靠刚毛运动

C

水螅

身体呈辐射对称

D

蚯蚓

有外骨骼

A . A B . B C . C D . D
13、以下有关腔肠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 . 腔肠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C .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残渣都由口进出 D . 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14、下列不是软体动物的是(  )
A . 河蚌 B . 蚯蚓 C . 蜗牛 D . 乌贼
15、如图是生物社团的同学在烟台海滨采集到的贝类动物标本,对它们特征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A . 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B . 双壳类动物用鳃呼吸 C . 它们的运动器官是足 D . 贝壳又名外骨骼,能够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据图回答

(1)标出各部分名称:①                              
(2)蛔虫身体呈      ,两端逐渐变      
(3)蛔虫的身体表面有             ,能抵抗      的侵蚀,对自身有       作用。
(4)蛔虫的       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段是      ,接着是            ,后端有      
2、如图为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蝗虫的身体分为[      ]      、[      ]      、[      ]      三部分。
(2)其表面都被覆着      ,该结构的作用是      
(3)仔细观察蝗虫的结构[1]和[2],会发现它们有许多      ,这也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共同特点。
3、如图所示是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水螅的身体呈      对称. 有利于感知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
(2)水螅的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组成,外层①是      ,②是      
(3)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它与      相通.
(4)体表的刺细胞是水螅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口周围和      (填序号)处尤其多.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有时在雨后的地面上爬行.结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的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是蚯蚓身体的外部形态图,蚯蚓身体的前端在      端(填A或B),你判断的理由是:      
(2)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      构成,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
(3)取一条活蚯蚓,用手触摸蚯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粘液,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有许多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      ,它能协助蚯蚓运动.
(4)把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比放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速度      
(5)在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6)实验完成后你是怎样处理蚯蚓的?      
2、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蝗虫、清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        的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       浸入水中,露出       部;乙中蝗虫的       部 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       
(5)实验结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18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