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水蒸气 D . 二氧化碳
2、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闻药品的气味   B . 倾倒液体 C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 B . 酚酞会使氨水变红 C . 把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得到的蓝色固体加热,又能得到黑色固体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5、含有二氧化钛(TiO2)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净化空气,成为治理雾霾的新型材料.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4 B . +3 C . +2 D . +1
6、钚除用于核电外,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钚原子中有94个中子 B . 钚原子核外有150个电子 C .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 D . 钚是金属元素
7、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可以用高效催化剂将它们转化为无害气体,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一定发生改变 B . 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物质的性质相同 C .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CO+2NO N2+2CO2
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区别的物质

 区别的方法

 A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

 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C

 氢气和氧气

 分别闻气体的气味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观察液体的颜色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列给液体加热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①液体不超过容器容积的

②试管口向上、试管与桌面成45°角;

③液体不超过容器容积的

④试管口方向随便选择;

⑤加热时,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方移动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⑥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⑦把液体放在试管、烧杯或烧瓶中,可以直接加热.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⑦
10、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所负责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下列关于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C .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 .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丙一定是化合物 B . 在该反应中丁可能参加化学反应 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12、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 B . C . D .
13、根据如图1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E装置来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      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选F作为发生装置错误的原因是      
(4)资料显示,将新制的含H2O25%(即H2O2的质量除以溶液总质量×100%)的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含H2O25%的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率快,所需时间短.

小晨按图2甲﹣1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将乙和甲﹣2相连,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老师又设计了另一个改进的丙装置,将丙和甲﹣2相连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也易复燃.请通过分析说出浓硫酸的作用      .将丁和甲﹣2相连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G处检验,木条      (填能或不能)复燃.

(5)采用相同质量含H2O25%的溶液,图戊中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3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把曲线画在答题纸上).
14、学好基础化学知识,才能创新.
(1)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氖原子      ②碳酸根离子      ③标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Mg2+中“2“的含义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写出基本反应类型.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            

②将氢氧化钠和水的混合物通电            

15、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欲除去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可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实验室过滤操作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写名称),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淡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生活中村民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消毒杀菌.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来净化水.
16、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如图1是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①化学上将质子数为      的所有氯原子统称为氯元素.

②8号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③在化学反应中,11号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写出该原子电子层结构变成相对稳定结构后的粒子的化学符号      

(2)如图2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氢反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氢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氢气分子之间的      减少.

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17、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计算.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0k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5)一种主要成分为硝酸铵的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9.4%,则这种化肥的纯度是      
18、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黄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州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黄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州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在所取气体中加入      

      

 含有二氧化碳

(2)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

①红磷的着火点(即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收集到的竹子中的气体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①两个方案实验时第一步操作均是      

②按照方案二探究时,凸透镜照射后,广口瓶中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打开止水夹后,实验现象是      ,如果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则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③经过A,B两组同学们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19、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 .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B .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 . 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20、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 B . 水果榨汁 C . 分离液态空气 D . 葡萄酿酒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