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章末检测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境下天机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 . 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基,形成原始生命
C .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 .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物种间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常作为比较生物亲缘关系的依据。一股来说,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请根据下表判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物种 | 黑猩猩 | 果蝇 | 向日葵 | 酵母菌 |
与人的差异氨基酸数目 | 0 | 27 | 38 | 44 |
A . 黑猩猩
B . 果蝇
C . 向日葵
D . 酵母菌
3、米勒的实验说明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哪一阶段成为可能?( )
A . 无机小分子转变成有机小分子
B . 有机小分子转变成有机大分子
C . 有机大分子转变成原始生命
D . 原始生命转变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4、以下哪一生物现象,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A . 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现
B . 蝙蝠能飞
C . 蛔虫有角质层
D . 青蛙有保护色
5、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 . 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 .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
D .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6、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下列哪项不属于科学的推测( )
A . 经过对陨石的研究,人们认为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存在着形成生命的条件
B . 经过对化石的研究,人们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C . 米勒的实验结果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合成有机物
D . 由于地球上频繁出现 UFO,由此人们认为存在着外星人
7、原始生命出现后,下列哪项顺序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 )
A . 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 . 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C .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D . 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
8、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 . 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C . 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9、经常刮大风的某海岛上,无翅、残翅昆虫比有翅昆虫多,这是( )
A . 人工选择的结果
B . 遗传变异的结果
C .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长期没使用的结果
10、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B . 装置中的四种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
C . 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 .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11、“超级细菌”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下列关于“超级细菌”形成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抗生素的使用促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B . 耐药性变异对细菌来说是有利变异
C . 耐药性细菌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耐药性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D . “超级细菌”的形成是耐药性变异经过逐代选择和积累的结果
12、依据生物简意“进化树”,你认为下列各组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 熊和大熊猫
B . 熊和浣熊
C . 浣熊和大熊猫
D . 小熊猫和大熊猫
13、下列动物类群中,从简单到复杂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鱼类 ②爬行类 ③哺乳类 ④两栖类 ⑤鸟类
A . ①③②④⑤
B . ①④②⑤③
C . ①④③②⑤
D . ④①②③⑤
14、下图表示四种生物的附肢,它们彼此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A . 鲸鱼的鳍
B . 马的前肢
C . 昆虫的附肢
D . 蝙蝠的翼手
15、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
A .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B . 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C . 海洋中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D . 原始土壤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基部是最原始的种类
B . 分枝越向上,生物越高等
C . 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
D . 生物各类群之间是独立的,没有亲缘关系
17、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 . 体色鲜艳的箭毒蛙在自然界能长期生存,不能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C . 米勒的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有机物
D . 在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18、下图表示A,B两物种化石的发现地层,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 A物种由B物种进化而来
B . A层最高等的物种比B层最高等的物种复杂
C . A物种比B物种个体数目多
D . A物种比B物种形体大
19、鲸和金鱼是不同种类的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似的外形,这是因为( )
A . 有亲缘关系的结果
B . 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自然界中的巧合
D . 鲸具有返祖现象的结果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B . 雷鸟随季节不断改变体色,是其为主动适应环境而进化的结果
C . 黑猩猩与人的基因相似度达96%以上,说明人类由黑猩猩进化而来
D . 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能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达尔文认为引起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繁殖。(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化石证据证明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四肢越来越长中趾越来越退化。(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
A . 正确
B . 错误
5、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6、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7、化石是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的,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8、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环境的变化.(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9、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并长有毒毛的毛虫,容易被发现,这种体色不利于毛虫的生存.(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10、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在人工的条件下合成原始生命。(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用DDT处理.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2)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 的家蝇被淘汰, 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 和 的家蝇都存活下来.
(3)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的方向是 .
(4)A,B两组分别只用一对家蝇做实验,可行吗?为什么? .
四、综合题(共3小题)
1、如图为生物进化历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 .②是腔肠动物,①和②都是生活在 中,但②的身体是由 细胞构成。
(2)⑨是蛙,⑧是鱼,二者的心脏的结构相比较,⑧的心脏的结构特点是( ) (2)
A . 二心房一心室
B . 二心房 二心室
C . 一心房一心室
D . 无心房只有一心室
(3)此进化图所示的各种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
(4)图中14代表 ,15代表 ,二者相比较,14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 的分化;而15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 的分化。
(5)16代表 植物,18代表 植物。
(6)通过各种生物进化历程的分析可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整个生物界是通过逐渐变化发展繁荣起来的。
2、图为米勒实验,请据图填空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 的成分。B和C内的液体相当于 。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 为其提供能量。
(3)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 他搜集证据是
3、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 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
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 (1)
A . 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④
B . 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 . 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 . 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④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