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中考生物专题2 了解生物圈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6小题)
1、对栖息地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栖息地是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B . 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
C . 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 . 各种栖息地的基本特征相同,生物种类也大致一样
2、在观鸟活动中某同学看到几只鸭在游水和潜水,鸭的足类似于( )
A .
B .
C .
D .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影响橘子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水
D . 空气
4、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湿地生态系统
C . 草原生态系统
D . 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 . 大气圈的底部
B . 水圈的大部
C . 岩石圈的表面
D . 大气圈的顶部
6、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7、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
A . 所有的环境因素
B .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C .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D .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8、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空气 ②水分 ③杂草 ④青蛙 ⑤田鼠 ⑥温度 ⑦土壤 ⑧稻螟
A . ①②④⑤
B . ②⑤⑦⑧
C . ①②⑥⑦
D . ③④⑥⑦
9、下列叙述中,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项是( )
A . 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B . 竹节虫具有与树(竹)枝相似的体形
C . 仙人掌具有叶刺和肉质茎
D . 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伸进泥里
10、你是怎样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 )
A . 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 . 毫无关系
C . 相互作用、毫无影响
D .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1、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次航天实验应该携带的维持宇航员生命所需的物质包括( )
A . 空气
B . 食物、水
C . 水
D . 空气、食物、水
12、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目最多的是( )
A . 南极
B . 撒哈拉沙漠
C . 又黑又深的洞穴中
D . 西双版纳
13、同学们,当我们养花时,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 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说明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温度 ⑤一定生存空间 ⑥水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④⑤⑥
14、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 甲 | 乙 | 丙 | 丁 |
有机物能量 | 0.05 | 7 | 0.51 | 68 |
A . 丁→乙→丙→甲
B . 乙→丙→丁→甲
C . 甲→乙→丙→丁
D . 甲→丙→乙→丁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 .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C .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D . 非生物部分包括水、空气、阳光等
16、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 )
位置 | 鼠妇数量 | 光照 | 土壤潮湿度 |
纸盒左半部 | 10只 | 明亮 | 干燥 |
纸盒右半部 | 10只 | 阴暗 | 湿润 |
A . 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
B . 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C . 左右两侧的土壤潮湿度应该相同
D . 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17、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研究题目最恰当的是( )
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 黄粉虫幼虫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20只 | 明亮 | 28℃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20只 | 阴暗 | 28℃ | 适宜 |
A .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B . 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生活的影响
C . 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D . 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18、下列谚语或成语与对应的生物学解释不相吻合的是( )。
A .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B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遗传现象
19、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 农田生态系统
B . 淡水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城市生态系统
20、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
B . 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
C . 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
D . 玉米田中物种少,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21、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界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以上都是
2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定义或范围的叙述中,正确的( )
A .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 . 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
D .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23、在下列生态危机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是( )
A . 洪涝酸雨
B . 温室效应
C . 汞、镉中毒
D . 砍伐森林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 .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D . 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25、图是“南海子”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白鹭和鲤鱼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B . 河蟹体内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光能
C . 藻类体内的磷元素可出现在白鹭体内
D . 此生态系统中获得能量最多的是白鹭
26、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汉石桥湿地中的鸟听到人的脚步声迅速飞走,是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B .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C . 甲乙丙丁是汉石桥湿地中的四种生物,因捕食关系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乙→丁→丙→甲,若因某种原因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丁会大量增加,甲会大量减少
D . 汉石桥湿地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是否会产生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一个小铁盘中均匀地铺满潮湿的土壤,在铁盘中央划一道线,均匀分成两个区域,在中线上放上数只大小相似,活泼程度相同的鼠妇,并将铁盘的一侧用不透明黑色纸板盖上,另一侧用透明玻璃板盖上,开始统计,认真记录数据,并且重复试验数次.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该实验装置中的变量是 .实验开始时,在中间放上数只鼠妇,你认为放 (填“5只”或“20只”)比较合适.
(2)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3)一段时间后揭开纸板和玻璃板,发现鼠妇都在纸板下的土壤中,兴趣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2、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青蛙与昆虫间的关系是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除光、空气、水、温度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土壤中的 。
(3)引鸭入田,利用鸭对 、 的防治,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轻了环境污染;鸭产生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又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稻田中的野生青蛙,这种做法的后果是非常有害的,请简要分析原因 。
(5)该稻田生态系统需要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
3、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构成图一中各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 。图一中己和丙的关系是 。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
(2)图二中的4对应图一的生物是 。写出图二中的食物链 。
(3)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则E代表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中 (填数字)过程开始的。
4、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用字母表示)
(3)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成分是 和 。
(4)图中生物E和生物D的关系是 。
(5)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生物E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这种现象叫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