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今年的6月5日是世界第45个“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 B . 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 . 减少使用农家肥,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 . 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
2、“含氟牙膏”、“加铁酱油”中的“氟”、“铁”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元素 C . 离子 D . 原子
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空气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粮食酿酒 C . 橙子榨汁 D . 品红扩散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 .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D .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6、可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
A . 看气体的颜色 B . 闻气体的气味 C .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能分解,是水的化学性质 B .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9、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D

固体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A . A   B . B   C . C   D . D
10、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 . 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 C .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 . 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1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 . 可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 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 a管生成的气体是O2 , b管生成的气体是H2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 将一定质量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13、现有Na2S,Na2S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 46% B . 48% C . 50% D . 52%
14、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 .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 .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1
15、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加热烧杯中液体 B . 放置洗净的试管 C . 锌粒放入试管 D . 嗅闻气体气味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请用数字和符号填空:
(1)①地壳中含量位列第二的非金属元素      ②两个氯原子      

③铵根离子      ④氯化亚铁      

(2)在符号“ 2O”中H正上方的“+1”表示      ,H右下角的“2”表示      
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分解反应.如果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装置F中的水变为红色,为了防止实验过程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3)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丙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加以改进,其理由是      
(4)实验室也可用氯酸钾添加二氧化锰制氧气.制取氧气结束后,小明同学通过过滤的方法收回反应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锰.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过滤时常用的净水方法,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填字母)

A.过滤          B.吸附沉淀          C.蒸馏.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应是      (填①、②、③或④);
(2)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与第二周期中的      (填名称)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写出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5)M2+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元素的名称为      ,已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近似为      
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1)
A . 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 .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 .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 .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集合耗尽
(2)【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3)【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4)【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结果更准确的原因:      

(5)【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mL

 90.0mL

 63.6mL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7)【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填“能”或“不能”),理由      .(提示:铜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锈蚀时,当反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时,反应才能恰好完成.)
5、化学家Tim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

请计算:

(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3)含4.8g碳元素的“小狗烯”的质量为多少g?(第(3)小题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