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章末检测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涡虫比水螅高等,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可伸出管状的咽 B . 涡虫身体的前端背面有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C . 扁形动物的身体有前后、左右、背腹之分,运动比腔肠动物更准确 D . 涡虫有口有肛门
2、分析比较下表数据,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动物名称

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

每分钟心搏次数/次

0.57

22

0.42

72

1.72

135~244

A . 鸽的心脏占体重的1.72%,比其他两种动物的百分比高,因此增加了飞行时的负担 B . 人的心脏占体重的0.42%,由此可以作出推断,人也可能会进行飞行生活 C . 蛙每分钟心搏次数最低,可减少代谢对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需求,更适于飞行生活 D . 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最大,心脏搏动快,血液循环迅速,适于飞行生活的需要
3、下列有关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海蜇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上的刺细胞是该类群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卫细胞 B . 血吸虫感染能引起人发热、贫血、腹泻和腹水等症状,消灭纹沼螺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C . 猪肉绦虫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寄生在猪和人体内,有强大的生殖能力 D . 水母、海葵、涡虫、华支睾吸虫都是有口无肛门
4、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它们分别属于()
A . 甲壳动物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B .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动物 C . 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D . 爬行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5、下列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 蝎子、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用于疾病治疗 B .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C . 饭前便后勤洗手,可以有效预防蛔虫病 D . 从水蛭中提取的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药物
6、蛔虫靠吸食人体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下列哪项特点与蛔虫的这一习性直接相关( )
A .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B .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 C . 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D . 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7、都属于腔肠动物的一组是(  )

①珊瑚虫   ②乌贼   ③虾   ④海葵   ⑤海蜇   ⑥河蚌

A . ②③⑤ B . ①④⑤ C . ①②③ D . ④⑤⑥
8、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腔肠动物中的海肠营养丰富 B . 扁形动物中的蛔虫能危害人体健康 C . 环节动物中的蚯蚓能够疏松土壤 D . 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9、在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是    (     )
A . 两栖动物 B . 爬行动物 C . 环节动物 D . 节肢动物
10、图为羊和狼的牙齿,对比它们的牙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甲表示羊的牙齿,乙表示狼的牙齿 B . 标号①指的是门齿,作用是切断食物: C . 标号②指的是臼齿,作用是撕裂食物 D . 两者牙齿的分化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
11、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发现,水蛭蛭素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特效。下列有关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组成 B . 身体体表有角质层,有保护作用 C .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活动灵活 D . 身体前端有环节,靠体节两侧的疣足划水游动
12、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鲈鱼  ⑥中华鲟  ⑦鲸鱼  ⑧带鱼

A . ②④⑤⑧ B . ①②⑤⑧ C . ③⑤⑥⑧ D . ③④⑥⑧
13、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水中,利用触手探寻和捕获猎物 B . 血吸虫等寄生虫可以终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 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 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14、动画片《葫芦娃》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典型“人物”。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①蜘蛛精+④蝎子精+⑤蜈蚣精同属节肢动物 B . ②蝙蝠精体表被毛,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C . ③蛇精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在陆地产卵,用肺呼吸 D . ⑥蛤蟆精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只用肺呼吸
15、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 . 蜥蜴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 . 家鸽的肺和气囊相通,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D . 家兔牙齿有门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是由于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鸟类没有牙齿,主要是为了加快进食速度.(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家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A . 正确 B . 错误
5、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线虫、丝虫、钩虫、秀丽隐杆线虫等,它们都是过寄生生活的。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8小题)

1、《小蝌蚪找妈妈》邮票是我国发行的首版动画题材邮票,全套共5枚,依次描绘“巧遇虾公公”“金鱼妈妈大眼睛”“螃蟹妈妈白肚皮”“乌龟妈妈四条腿”“找到妈妈啦”五个故事情节,如下图所示。

(1)小蝌蚪找妈妈(青蛙)的过程,是依据妈妈“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 等特点为线索的。小蝌蚪生活在水中,用呼吸,而妈妈则长出四肢,消失,用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妈妈具有的(填“大眼睛”、“白肚皮”或“四条腿”)让她不易被水中天敌发现,起到保护作用。由于妈妈的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给小蝌蚪找妈妈带来了困难。
(2)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遇到了虾、蟹、金龟、金鱼等动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呼吸器官也有所不同,但呼吸器官在结构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湿润的皮肤中和肺泡周围均密布着,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后,最终被运输到肌细胞等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内参与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3)虾公公启发小蝌蚪,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作为线索,来寻找自己的妈妈。请在下面①~③的横线上填写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用来区分这些动物的关键特征。

  ②  ③

(4)杀虫剂的使用,污染了水域,使得蝌蚪妈妈的生存遇到威胁。某农田施用农药后,近三年青蛙相对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数据表明,近三年来该农田中青蛙的数量
2、如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和涡虫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一)中食物由[      ]      进入;在[      ]      消化,食物残渣由[      ]      排出。
(2)水螅特有的捕食和防御的利器是      ,在[      ]      处分布最多。
(3)由图(一)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      对称。
(4)图(二)中[1]所指的结构是      。 
(5)涡虫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和背腹之分,呈      对称。
(6)像涡虫这样的动物,在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比辐射对称的动物      
3、请仔细观察鱼的头部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4

(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分别是: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      
(2)鱼的身体分为                  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流线型的体型有利于      
(3)鱼离开水时,[      ]      会相互粘连粘结在一起,减少了与      的接触面积。
(4)当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其动力来自于      ,同时它能转向逃走,这是      协调作用的结果。
4、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 [一]部、[二] 胸部、[三]部。
(2)“金蝉脱壳”其实是昆虫的蜕皮现象,脱下来的壳是昆虫的,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作用。
(3)蝗虫共有对足,对翅。蝗虫与蜘蛛、蜈蚣一样,足和触角分节,同属于动物。
(4)将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蝗虫乙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

A甲先死           B乙先死           C同时死          D不一定

5、实验探究题

小明哥哥非常喜欢做生物实验,小天弟弟十分崇拜他,哥俩经常一起做实验。下面是他们做的关于蚯蚓的两个生物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小天非常喜欢蚯蚓,哥哥小明为了让弟弟更好地了解并爱护蚯蚓,和弟弟一起开展了观察蚯蚓的实验。下图是他们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某一条蚯蚓。

图片_x0020_100005

(1)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      动物。结构3是环带,由此可判断①是蚯蚓的      (填“前”或“后”)端。
(2)用手触摸蚯蚓腹面,感觉较为粗糙,是因为其腹面有      ,以增大运动时身体与土壤的摩擦力。
(3)小明取来一条活的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然后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板上,观察其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次实验观察,综合实验结果兄弟俩得出结论;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板上蠕动的速度更      。(填“快”或“慢”)。
(4)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蚯蚓体表湿润,这是因为它靠湿润的体壁进行      。实验完成后,应该将蚯蚓放归大自然。

实验二: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为了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明同学准备了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土质一样的干燥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并作好观察记录。

(5)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6)小明放20条蚯蚓而不是放一条的目的是      
(7)该实验的变量是      
(8)预测小明的实验结果:蚯蚓多数在      (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
(9)实验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蚯蚓体表湿润      
6、下图所示为家鸽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2)家鸽有许多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例如,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盖着      ;前肢变成      ,肌肉发达,附着在      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7、下图是同学们在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常见的动物,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的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的重要依据是
(2)A和C两类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3)图中所示的动物中有辅助呼吸器官的生物是(请字母代号)。
(4)F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
(5)图中所示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类群有(填字母代号和类群名称)。
8、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用[]呼吸。
(2)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3)观察C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
(4)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5)为探究E的呼吸特点,某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E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是由密布毛细血管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章末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